“加码”营商环境改革,助推打造湾区企业“生长雨林”
深化建设用地审批容缺机制;全面共享用地信息支撑产业招商;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持续扩大省际跨域通办的城市“朋友圈”;向镇街进一步开放国土规划信息核查权限助力招商引资……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以下简称南沙区分局)出台了深化规划资源领域营商环境改革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将在提高用地效能、强化招商支撑、深化审批改革、提升政务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提高服务效能支撑镇街抓经济主战场,推动南沙区营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
在南沙,产业发展的浪潮与规划资源变革的脉动同频共振,已成为这座未来城市的重要支撑。
无论是刚刚过去的广州市两会,还是今年省市区高质量发展大会,都为南沙划定了新一年发展的目标任务。南沙正以产业为核心,推动全面开发开放,打造成为广州重要增长极。
规划资源如何助力产业发展,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本次出台的《若干措施》以“产业兴城”为核,以“企业为先”为纲,通过审批流程再造打通项目落地“快车道”、织密要素保障“服务网”、构筑产城融合“生态圈”,全面释放全域开发开放新势能。
图1 南沙中心城区
审批“瘦身”提速,企业办事更高效。
“现在办理土地首次登记,只需要企业在提交竞买(或使用权)申请书时,自愿选择同时申办《不动产权证书》,登记部门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获取及核验土地首次登记所需材料,实现企业‘一次不用跑’即可办证,同时证书可寄递送达。”南沙区分局不动产登记志愿服务队这样向企业宣介“交地即交证”服务模式。
南沙区自2022年推出“交地即交证”服务,深化惠企利民。2024年持续纵深推进该服务举措,实现用地项目“交地即交证”全覆盖,企业“一次不用跑”即可拿证,加快落地开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这是南沙推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多审合一”改革,把规划、消防、人防等“串联审查”变为“并联快审”的缩影。企业只需“一张表格交底、一个窗口通关”,审批效率快速飙升。数据统计,目前共有76个用地项目采用“交地即交证”服务模式,6个项目采用“验登合一”服务模式完成不动产登记,为企业节省90%以上时间。本次推出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提出通过优化“多测合一”成果,完善“验登合一”2.0、“交房即交证”、“抵押即交证”的办理材料及流程,使得“验登合一”2.0、“交房即交证”、“抵押即交证”更具普适性。同时还推出“线上企业专窗”,上新不动产登记掌上便企服务,实现“指尖办”“即时批”,为经营主体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南沙高效推进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即办”“全流程网办”,打造“零跑动即拿证”的新体验。该举措主要通过流程再造,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为企业减少2个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间约25个工作日,减少24项办理材料,缩短了至少60天的开工等待期。南沙2024年通过告知承诺“即办”模式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70份,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二期等重点项目规划审批,助力98个项目快速推进。《若干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流程专人指导跟进批后监管的举措,进一步完善了承诺事项批后监管工作,同时助力企业理顺办理流程,及时沟通解决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推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即办”模式更加便捷高效。
图2 南沙告知承诺“即办”模式助力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二期等重点项目规划审批
精准规划资源护航,产业空间保障再升级。
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南沙“拔节生长”,这里的土地供应早已不是“开盲盒”。
《若干措施》提出全面共享用地信息支撑产业招商,通过对产业用地规划、报批、配套等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摸底,逐步建立统筹全区可招商土地资源的招商地图,实现可招商土地资源数据展示交流平台的共建共享,完成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关键性转变。通过全面盘点熟地数据,摸查用地征拆、管线迁改、道路建设、供水供电等方面存在问题,分类分批明确土地整备推进计划和完成时限,按1个月内、3个月内、半年内、一年内分别梳理出各个阶段可供应的具体地块,实时共享给招商部门开展精准推介。该措施如同为每块土地定制“基因检测报告”,为全球客商投资南沙提供清晰指引,助力招商项目快速落地,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南沙区分局还致力于推动产城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在强化用地保障效能方面持续探索。包括加强产业园用地研究,优化产业用地配置比例,大力支持南沙新区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推动出台《广州南沙土地1.5级开发操作指引》等文件,进一步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加快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等等。“我们正推动建设用地功能混合利用,打破用地边界,让研发楼里开起咖啡厅,生产车间旁建起展示中心成为实景。”南沙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土地“混搭风”将让企业综合成本“瘦身”效果立竿见影。
此外,南沙区分局还持续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深化南沙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对工业用地实施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等差异化的土地供应方式,同时积极建设产业保障房、标准厂房,构建“大项目供地、中项目供楼、小项目租赁厂房”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推动“保用地”向“保空间”转变。作为粤港澳合作“桥头堡”,南沙率先打通规划标准互认、跨境数据共享的“任督二脉”,深化南沙与港澳地区规划行业人员交流、标准衔接,提升港澳项目对接效率。
图3 南沙探索建设用地功能混合利用,推动产城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规划资源下沉“强基底”,赋能镇街提质增效。
为10个镇街放权赋能,让镇街像“小老虎”一样虎虎生威,扑向经济发展第一线,打造全员招商格局。南沙正强化镇街拼经济主战场作用,深化镇街扩权赋能改革,全面提升镇街在招商引资、项目用地审批等方面的主动权。《若干措施》向镇街进一步开放空间信息平台权限,方便镇街在招商过程中掌握全系统、全周期的规划资源信息;同时进一步突出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所“联络站”作用,完善区-镇(街)联络机制,推动人员力量“下沉”,为镇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城市空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南沙正积极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编制全区村镇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实施方案,加快放马村改造试点项目开发建设,推进南涌村、北龙连片改造方案等,逐步推动村镇低效工业用地向高质量产业空间转变。
同时,南沙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加快推进新一轮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和规划实施,指导各镇街分步分类有序开展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开展各镇街未选址留用地的选址工作,研究出台物业、货币兑现留用地相关工作细则,强化做好镇街经济发展支撑保障。
图4 南沙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强化做好镇街经济发展支撑保障(南沙榄核镇)
绿色发展引领,打造低碳智慧新城。
当前,南沙正处于结构调整期、动力转换期、优势再造期,必须以创新抢占先机,重塑产业竞争力。南沙正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机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呼唤与之匹配的高质量城市空间。
南沙深化城市规划设计水平,按照“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理念,高标准谋划城市空间发展棋局。其中,南沙正高标准高视野深化三个先行启动区城市设计,做优南部地区城市设计;以“聚湾强心”空间集聚策略,集中资源规划建设好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构建城市中心区地标体系,营造活力门户形象,为吸引企业项目打造载体基础。
图5 集中资源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南沙构建城市中心区地标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除了打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还需要营造高水平人才发展环境。以住为例,南沙持续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引导、规范市场推动建设面向未来、绿色、智慧、宜居的高品质住宅,为企业人才营造舒适美好生活环境。
在南沙,每一条政策红线都在为产业“精准导航”,每一寸土地空间都在为全球企业“量身定制”生长沃土,南沙正以“硬核规划”重塑湾区产业版图,让企业“创新种子”在南沙热土上拔节生长、竞相绽放。
从“改革试验田”到“创新策源地”,南沙的规划资源变革故事仍在续写。未来,这里将以“全链条、全要素、全场景”的服务生态,继续拆解制度“方程式”,浇筑发展“新海拔”,在粤港澳大湾区版图上点亮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