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频道 > 城乡规划 >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广州发布《广州城市设计导则》助力广州营造更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9-12-02 14:39:11 访问量:-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近期编制并发布《广州城市设计导则》(下文简称《导则》),探索建立广州特色的城市设计价值导向与设计审美,聚力提升精细化管理和建设水平,焕发广州云山珠水吉祥花城无穷魅力。

《导则》划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导控、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导控、地块城市设计导控三个层级,分级分类分要素进行城市设计导控,指导下层级城市设计编制和城市建设。总体城市设计导控对接空间规划,适用于景观生态区周边的城市设计及设计条件,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导控适用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和设计条件,地块城市设计导控适用于地块城市设计、设计条件以及建管审批。

总体城市设计导控纳入广州总体城市设计的“五边四廊四区”导控内容,鼓励做有底线的城市设计。保护传承广州的自然禀赋,维育山、水、林、田、海的生态景观格局,严控生态景观区周边建筑退距,景观带三个十公里范围江边保留100-200米的公共绿地,其他江边地区根据情况参照此条进行管控。河涌边在蓝线外预留最窄宽度不小于10米的景观带。

形成“前低后高”的建筑高度控制。与生态景观区距离越近,高度分区控制应越严格,总体呈逐级下降的趋势。涉及鸟类栖息保护区域,建筑物高度应符合鸟类飞行通道的高度要求。历史城区范围内的新建建筑按照《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相关规划的要求进行落实。

建筑高度控制示意图

预留更多的公共通廊。公共开放的可通达生态区域的通廊(包括城市道路、地块内部道路及步行道)之间的间距不宜超过200米。如周边为高等级马路,建议增加便捷直达的天桥、地下过道等串联公共通道与生态区域。

公共通道示意图

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导控聚焦公共空间,满足市民对生活环境品质的美好追求。对功能街区尺度提出建议,营造宜人的街区尺度。建筑的高度应变化有序,形成梯级变化,梯级高度差宜大于20%,避免形成“一刀切”的建筑群体。沿商业街、主要公共开放空间周边建筑贴线率宜为70%以上,塑造整齐的城市界面,活跃街道氛围。

东部沿江发展带城市设计

营造宜居宜游的公园广场。尊重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与植被,鼓励微地形的设计手法。宜选择地域性的乡土树种为主,宜采用观花、观叶、观果植物有机结合。

白云山及麓湖、越秀山云道

鼓励绿色出行。以滨江三线贯通为示范,注重漫步道、慢跑道、自行车道三线贯通设计。轨道站点应有出入口直接通向相邻建筑,并与邻近的公交站点便捷接驳。鼓励通过风雨连廊,形成适应广州气候特色的步行系统。

三线贯通示意图

地块城市设计导控着眼微观,提升地块建设品质。建筑设计应尊重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空间肌理、场地特征及周边环境,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重视第五、第六立面设计和“见光不见灯”的高品质夜景管控,注重地下公共空间的便捷联通。

推荐:屋顶花园

不推荐:屋顶设备凌乱

第五立面

建筑细部构造应充分体现工艺美学,一体化设计建筑标识、广告招牌、建筑设备,形成协调有序的整体风貌。提倡绿色建筑,鼓励垂直绿化,倡导自遮阳为主,形成应对广州气候的节能设计。

 

不推荐:广告招牌连接两侧建筑

不推荐:广告招牌突破建筑轮廓线

广告招牌示意图

重视场地设计,宜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形成通畅便捷的流线关系和平顺安全的场地设计。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快等小区域“见缝插绿”,设置100-1000㎡的口袋公园,丰富市民日常游憩体验。

越秀区口袋公园

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广州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设计指引体系,建立动态反馈机制,逐步在设计、管理、施工工作中达成共识,把品质思维渗透到城市每一个细胞,真正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