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频道 > 城乡规划 >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大师话城07丨专访肖毅强:一个广州“土著”对于广州城市建设的思考

来源:城市设计处 发布时间:2021-02-18 12:25:03 访问量:-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近年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不断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全力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树立精品意识、建设精品工程、打造精品品牌”的部署和要求,围绕“社区事·大家做”全面开展广州社区设计师工作,以“社区事·大师做”为抓手,邀请知名设计师对市民身边的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进行精细化设计,以市民身边的所需所盼作为“小切口”,通过做实“小项目”,以点带面实现城市风貌的“大转变”。

  本次专访邀请曾参与2019年“社区事·大师做”活动,主持设计大元帅府小学西校区项目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肖毅强教授,他将从自身经历出发,谈一谈对于广州城市建设的看法,以及对于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建议。

  01老城区是广州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

  问题1:您怎么理解广州自近代以来老城区城市发展中格局的演变和发展?

  肖毅强:我自己是一个广州“土著”,但不住在城里,小时候家在石牌五山,感觉离广州市区挺远,要去城里我们叫“进广州”。儿时每年为数不多进城,都是带着对城市繁华的向往,并非生活性的回味。后来有机会离开广州去外地学习和生活,回顾广州,才再发现广州在城市发展中优越的独特性。作为曾经的唯一开放口岸城市,广州可以说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加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进行的建筑、道路、市政、公园等系列城市建设,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系统,奠定了如今广州老城区的风貌和格局。发达的商贸需求催生了下商上居的高密度城市建筑模式,形成了骑楼这种跨街建筑形态,构成了老城区的街道轮廓和道路骨架。

  遗憾的是在广州的一些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形态特征被忽略掉,如居住小区建设对旧城历史建筑进行拆除新建等。当时看起来还算合理的建筑,过十几二十年后,就发现有问题了,破坏了城市应有的格局。现在我们回头发现这些历史教训,也说明政府和公众在城市建设方面的观念在进步。万幸的是,广州仍留有一大片高密度的旧城区,即便现在看起来有些衰败,但如果想办法解决好旧城区的更新改造问题,会是广州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财富。

  当下进入城市存量建设和城市更新时期,开始更加注重旧城区这一宝贵财富,城市发展更加关注城市的历史价值,关注多样性与可持续性,落实如何保存城市风貌环境和发展城市特色的问题上。政府做法也开始从原先的注重效率转为关注品质,从大拆大建转变为微更新微改造,从千篇一律的开发模式复制转变为关注文脉与场所营造。

  02骑楼街是广州的精气神

  问题2:在您设计中提及较多的“场所精神”“场域意志”,您是如何理解它的,您觉得广州地区环境中的“场域意志”是什么呢?

  肖毅强:我们提的“场域”,希望是讨论一个自然、社会和建成环境等因素的综合,除了一般认为的场所之外,还包括如自然气候、风热环境、生活方式、发展预期等因素。我们工作室近几年在四川参与援建一批乡村幼儿园,在这过程中思考乡村发展的未来,挖掘当地的人居环境特征,综合各种本底要素后,提出我们的建筑设计解决方案。这个地方的人是怎样生活的,他未来会是怎样的生活,这些都是我们会考虑的因素。我们笼统地称为“场域意志”,不算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

  广州城市系统的形成,有着众多鲜明的特征,骑楼街就是最有代表性特征之一,也是一种城市的形态、城市生活的形态。广州的骑楼街在恩宁路、上下九路、第十甫路、北京路、中山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比较集中,各建筑门廊串联形成了沿街廊道,往来行人可以躲避日晒和雨淋,又可以沿街逛商店,是具典型地域特征的服务城市生活的空间形态。

 

  广州未来的城市更新发展,依然面临着如何进阶而不是维持现状的问题,就像当年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广州用骑楼街道建设完成城市进化一样。当然今天面对更加复杂的旧城问题,不稳定、不成熟的旧城状态需要我们用心理解“场域”问题,构想发展愿景,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手段实现“场域意志”。

  03探索复合空间形态的建筑设计

  问题3: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设计的力量来传承广州历史文脉、发扬城市特色呢?

  肖毅强:我觉得可以借鉴当年建设骑楼的智慧,骑楼下的空间很难界定,它可以是人行道,也是商业区域,到底是属于楼房的物业,还是属于城市空间,很难说清楚。我一直倡导城市应从二维的土地管理转向三维的空间管理,转变管理模式。也许这样,我们的老城才有可能破局。

  同样地,政府可以把一些公共性的设施在空间上进行置入。2019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邀请我们参与“社区事·大师做”工作,在进行大元帅府小学西校区项目设计的时候我们就有思考过,住宅下面可以是市场、商场,那为什么不可以是校舍呢?有时我们就是被一些固定的规则束缚了,假如明确了城市发展的目标,也许能看得更通透、灵活,用一些创新管理方式来促进老城的复兴。

  作为广州“土著”,对广州是特别有感情的,希望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一起想办法去复兴我们的老城。希望广州老城的一些优秀经验,像高密度、混合功能、步行尺度、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等品质能够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得到借鉴和延续,同时,也希望一些优秀的制度,像广州市社区设计师制度等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04城市建设管理应从地块属性到空间属性

  问题4:您对于老城区的建设和管理有什么建议呢?

  肖毅强:对于老城区的建设,一方面是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辩证地看待落后的历史环境和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关系,减少建设行为对传统城市格局的破坏。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正视一段时间面临以经济适用为前提进行的建筑建设。再者要考虑到未来生态环保健康建筑的发展,倡导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设计观念。对于老城区的管理,我认为要从地块属性的管理转向空间属性的管理。地块属性管理以用地性质控制功能属性,排除了许多混合功能需求实现的可能性,旧城区面临的增加公共设置配套、停车配套等更无从谈起。空间属性管理,可以在同一地块内不同功能混合、公私混合、公共与私密混合,更好地实现空间共享与分享,在更整体层次上提升城市空间使用效益和维护良好城市空间形态;其次,推进地块退缩管理模式创新,借鉴国外退缩协议、共墙等建设管理模式;再者,旧城还应当改变现行的土地管理指标模式等等。可以通过多方面整合措施及技术攻关,进行城市建设精细化管理,广州旧城大有可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