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登记“她力量”巾帼暖万家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 发布时间:2025-03-13 16:36:10 访问量:-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今年的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恰值周六,走进广州市海珠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服务大厅(以下简称“中心”),总能看到忙碌的优雅身影,她们坚守工作岗位,耐心解答群众疑问、熟练指引设备操作、细致受理登记业务,以专业和热情绘就服务群众的靓丽风景线。她们,是万千政务服务窗口普通女职工中的一员,也是办事群众口中的“贴心人”。这支平均年龄仅30岁出头的年轻团队,女职工占比近80%,近年来,以创新与担当全心做好登记服务,为护航万家灯火贡献“她力量”,先后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及省、市级“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以改革破难题。不动产登记是关乎群众安居乐业、企业高效运转的民生基石。该中心贯彻国家“放管服”改革和省、市、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落实不动产登记改革7.0措施,锚定“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强化内部管理和服务创新,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效能。李嘉咏同志分管中心业务受理工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排队时间长”问题,积极引入智能设备,实现服务大厅自助查询、预约取号等功能全覆盖;她与同事们深入研讨,精细梳理业务受理各环节,简化业务流程,推动抵押登记等33项高频业务实现“即办即走”;依托“穗好办”APP和“一网通办”平台,打通税务、住建等多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了从“群众围着窗口转”到“数据带着服务跑”的根本性转变,增量房转移登记网办率达81.84%。

  以温情守初心。“群众的需要在哪里,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这是扎根窗口女职工们的信念,也是团队的共同坚守。中心推动建立“绿色通道+上门服务”双轨机制,完善大厅无障碍设施和母婴室等基础设施,设置“搞得掂”特诊窗口,关文丽同志带领同事们悉心聆听特殊群体诉求,全年组织为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服务7次,上门暖企服务9宗,用“零距离”服务化解市民和企业办证难题,将便民利企落到实处。施雨彤同志常驻康鹭片区综合改造支援第一线,在承担片区第八网格繁重日常任务的同时,还热心为村民们解答不动产登记业务问题,让登记服务从“柜台内”走向“街巷中”;片区改造有大量权属摸查需求,时间紧、任务重,郑晓洁同志带领权证组全体职工,时常加班加点为需求单位精准清查产权信息,为城市更新筑牢基础。2024年,中心服务群众超28.28万人次,办理不动产登记和查询业务近16万宗,核发权属证书7万余本,给予民生答卷新温度。

  以创新促发展。中心主动向前延伸不动产登记服务,探索公共服务设施确权登记等历史遗留问题的破题“密码”,深入推进“交地即交证”服务,通过共享土地出让合同、出让金及税费缴纳信息等,多业务并联办理,为企业节省数月时间。陈靖妍、张伟华等同志多次开展“交房即交证”进社区服务,通过线上预审、数据共享和现场核发,实现业主收楼当天同步领取《不动产权证》;开展政策宣讲及业务咨询,将登记窗口延伸至社区一线,提升“零跑动”服务质效。

  为破解群众办理继承登记“取证难”问题,中心以信用承诺替代繁琐证明,积极推进依法依规办理符合告知承诺制适用条件的不动产继承登记案件,全年核准非公证继承登记告知承诺制案件298宗;因地制宜升级“企业服务专窗”,设立了企业服务专区,打造“政企会客厅”;创新开展“登记体验官”服务,根据企业群众沉浸式体验服务流程的真实反馈,不断优化服务细节。全年累计收获各类表扬信39份、表扬工单12宗、锦旗7面,擦亮广州不动产登记服务窗口的闪亮名片。

  窗口虽小,却是城市治理缩影的大舞台。从“一窗受理”到“跨城通办”,从“证明难题”到“信用承诺”,海珠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女职工们以细腻与坚韧,将政策温度传递至千家万户。

  这支年轻巾帼团队的故事,正是广州政务服务女性群体的生动写照——她们将“既要展现专业,更要传递温情”的理念贯彻于工作全过程,以智慧破解产权难题,用柔情守护民生福祉,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青春芳华,为促进海珠高质量发展写下温暖的注脚。

李嘉咏同志组织工作研讨

关文丽同志接待群众来访

党员志愿者张伟华、钟树章同志上门服务

企业代表参加“登记体验官”活动

陈靖妍等同志现场开展“交房即交证”服务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