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协办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第四场平行研讨会

来源:宣传教育处 发布时间:2020-11-25 11:17:46 访问量:-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由中宣部、外交部指导,国创会、21世纪理事会、广东省政府等主办,广州市政府承办,于11月20-22日在广州召开。本届会议以“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京通过视频连线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演讲。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企业家6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会议设置了开幕式及主旨演讲、十场平行研讨会和专题对话会。

宣传教育处1.jpg

  11月21日上午,以“城市更新与治理创新”为专题的“读懂中国”第四场平行研讨会,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相见欢厅举行。研讨会由河北省科学院党组书记刘春成同志主持。在专题发言环节,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衍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市场研修学院党委书记宋友春,国创会副理事长、原国土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司长刘随臣,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小勉,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凯旋,华为企业BG全球智慧城市业务部总裁郑志彬,广州市增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广新立等嘉宾作了发言,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嘉宾通过视频发言。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产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暨南大学原校长胡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重庆市南川区区委副书记张孝卫,广州市海珠区副区长孙伟,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光南,深圳市华勤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贺倩明等嘉宾参加研讨,对城市更新、智慧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内容建言献策。

  按照大会工作方案和市的统一部署,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作为第四场“城市更新与治理创新”专题平行研讨会联合协办单位,承担嘉宾接待、发言材料准备、会务组织等大量工作。局党组高度重视,分管局领导靠前指挥,对外反复协调、沟通,对内加强组织领导、提出工作要求,并成立工作专班,从局系统单位抽调工作人员做好嘉宾的“一对一”接待服务,宣教处、办公室、更新规划处等部门周密部署、认真筹划、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扎实做好与省市单位的对接协调、有关材料的撰写、会务组织和嘉宾接待各项工作,确保研讨会圆满召开。

  会上,局领导和机关部门的同志,认真聆听与会专家和领导的发言讨论,大家从发言和讨论中获得启迪,为推进借鉴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创新,进一步拓展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微信图片_20201127162044.jpg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平行四会议上嘉宾们的精彩发言吧

  “读懂中国”第四场平行研讨会:“城市更新与治理创新”

  PART1:嘉宾主题发言

微信图片_20201127162146.jpg

微信图片_20201127162149.jpg

  主持人刘春成:(河北省科学院党组书记)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如何做好城市更新和治理创新这样一个话题。嘉宾有在宏观层面长期研究国土规划、城市发展等领域的专家,也有来自地方省市的领导,和大家分享交流城市更新有借鉴意义的一些好的经验。

微信图片_20201127162256.jpg

  王衍诗:(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光临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期待各位嘉宾聚焦主题,使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与治理创新之路更加畅通亮丽,让世界更加读懂中国的城市更新。

  从世界城市更新的经验看,成功的城市更新特别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遗产的价值。城市要在保护和传承中得到更新,城市的新旧建筑要通过城市更新产生协调的美。二是平衡政府、投资人和民众三者的需求。政府是城市更新规划的统筹制定者,投资人是主要的实施者,民众是最重要的受益者。成功的城市更新要形成三者共同参与的共享城市更新利益的机制。

  广东在近年来就城市更新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以广州为代表的城市出台了一系列城市更新政策,逐步建立起与传统法定规划相对接的一整套城市更新政策体系。不少城市建立市区联动推进机制,实行强区放权改革,形成更新的合力。

  适应未来城市发展,城市更新需要克服追求单一经济价值的倾向,更加关注城市更新对城市品质、功能与内涵的提升。我们需要用治理创新的视角来探讨城市更新制度体系建构的目标、路径与方向。

微信图片_20201127162358.jpg

  宋友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市场研修学院党委书记)

  结合学习五中全会精神,我就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谈几点认识: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是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举措。

  当前我国城市更新的目标以满足人们宜业宜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功能性改善为重点,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们生活质量和车是竞争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八项主要任务:1、完善城市空间结构。2、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功能完善工程。3、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4、加强居住社区建设。5、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6、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7、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8、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城市更新需要平衡好政府、开发商、居民等各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处理好留与拆的关系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微信图片_20201127162435.jpg  

李小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广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广州市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提出城市更新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专项规划结合,加强产业导入,降低企业成本,释放科创空间,引入科技创新产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村级工业园、物流园、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强调要坚持以深化城市更新为突破口,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建立城市更新一张图,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进一步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面提升城乡发展质量等。

  近年来,广州在城市更新和治理创新方面有不少成功的实践案例。比如通过以共建为导向,创新城市更新运作模式。一方面,市政府作为规则制定者,着重发挥在城市更新中的规划、引导、协调、统筹等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以规划为引领,推动旧村、旧厂和旧城改造,规划建设道路、水网、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区政府主要负责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的协调和监管。

  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和引导等方式,鼓励土地权属人包括居民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等,参与城市更新整个过程,从更新前的是否愿意改,到更新中的怎么改、如何改,再到更新后的成效是否满意等城市更新的每一环节,真正实现社会共建,不断提升城市更新的效果和效率。

微信图片_20201127162454.jpg

  刘随臣:(国创会副理事长、原国土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司长)

  2009年8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广州市在城市更新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出台了《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把“三旧”改造的内容统一纳入到城市更新。今年9月,广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做到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优化城乡功能结构布局、传承历史文化、营造国际一流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协同治理等方面,统筹和进一步推进了城市更新工作。

  关于城市更新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

  二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提高效率。

  三是要传承历史文化,要注重城市内涵的提升,探索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的新途径、新模式和运行的新机制。

微信图片_20201127162527.jpg

  陈凯旋:(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新时代城市更新和治理创新的征程上,立白集团秉承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健康城市家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比如立白集团指导控股建设的广州国际医药港,肩负着让人类更健康、让生命更精彩的使命,致力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大健康产业与人才积聚高地,助力城市绿色更新和打造健康生活示范区,激活城市空间价值,促进绿色治理创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立白集团将把人们对绿色发展和健康家园的美好向往作为不懈奋斗的目标,让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不断创新的动力,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微信图片_20201127162557.jpg

  郑志彬:(华为企业BG全球智慧城市业务部总裁)

  我这几年一直在做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城市更新和治理创新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智慧城市应该是善感知、能呼吸、会喘气的,要让城市有生命力。一个城市的建设就像一个人一样,它是有生命周期的,而且它是有大脑的,应该指挥做举措。我们在广州白云区做了类似的一个大脑。智慧城市应该有一个非常强健的筋脉,就是云网,支撑整个智慧城市未来运营。同时也有无处不在的一些感知,就像眼睛一样,有视频,有各种各样的传感。还有手和脚,城市各个部门那么多服务于老百姓,各种各样的部门实际上是我们手脚做的一些业务,做的应用。城市的血液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数据,未来能够引领城市、服务城市的就是数据。我们提出来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一样,未来如何把城市建立一个有机体。

  未来城市会是一个智能体,把智能的作用,数据的作用发挥出来。我们特别强调跨领域的价值,未来在智慧城市里面,我们就是要把真正跨领域、跨业务、跨数据的价值,通过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发挥作用,来造福老百姓,造福我们城市。

微信图片_20201127162638.jpg

  广新力:(广州市增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2009年以来,增城区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一直将城市更新作为加强城市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破解土地利用效率低,规划布局散乱,公共配套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主要做法有:

  通过城市更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我们围绕着荔湖新城、广州科教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城市发展平台,改造创新拓展旧村改造模式,建设新型社区安置区,全面改善了人居环境。

  通过城市更新完善公共配套基础设施。我们紧紧围绕着城市主干道及地铁沿线,集中连片改造低效用地,收储并改造旧厂房用地,其中超30%用地用于学校和市政道路等共建和基础配套设施,全面提升了区域公共配套的能力。

  通过城市更新提升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条件。

  通过城市更新提升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水平。

  PART2:嘉宾圆桌讨论

微信图片_20201127162712.jpg

  主持人:再次感谢大家,现在进入今天上午平行会议的第二单元,我们进行圆桌会议的讨论。有请胡军先生、 郑永年先生先谈一谈。

  胡军:(中国产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暨南大学原校长)

  产业经济跟城市品质和城市功能有密切关系。研究城市更新离不开产业更新,但是产业更新在现在的这个情况下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就是城市空间和城市核心功能怎么转变。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注意到有很多方法,特别是在城市治理方面有很多方法。比如像浙江的经验,就是用亩产或者叫亩均效益,就是考察每亩土地产生的效益,用这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城市的变革或者更新的指标。第二个是资源要素的政策,特别是有针对性的政策,把亩均效益的指标跟要素配置紧密连接在一块。第三就是大数据、统计,定时的公布,发布土地利用的效益,用这种方式可能对城市更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未来城市更新重要的是有好的规划,好的规划对于未来城市的研究可能特别重要,我们规划不仅看“十四五”甚至更长远。我们的城市比如一百年以后还不落后,未来城市比如2050年,这些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根据现代科技的发展,它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所以这种对于未来城市的研究,在政府规划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郑永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

  中国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求微观层面使得城市变得更好,从宏观层面,城市的发展,我觉得要加强顶层设计。

  我是学国际关系的,学国际政治的,我有一个问题就提出来,我们现在的城市安全。从这次新冠疫情看,从世界历史看,我非常担心城市会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世界现在就出现一个大的趋势,城市越来越大,我发现中国有几批人在讲城市,一个是经济学家谈城市,以前费孝通那个时候讲小城镇的发展,现在讲大国、大城。如果不限制的话,会越来越大。

  我们既要讲究微观层面的发展,使得城市生活得更美好,微观治理的角度来讲。也要从宏观的方向来重新思考。城市布局还是需要好好的考虑。

  主持人:

  非常感谢前面两位专家给我们从理论高度做了一些非常好的阐释,接下来请在城市更新中实际操作和运行的领导专家进行一些案例分析。

  张孝卫:(重庆市南川区区委副书记)

  我作为一个基层的实践者,在跟大家讲一下我在基层南川东街改造的一个具体的做法。南川东街是几代老百姓想改造的一个地方,但是体量很大, 2018年我们结合棚户区改造进行保护开发,效果比较好。主要做法有三个:

  第一,要基于比较优势进行规划定位。南川城区跟主城中心区只有1小时车程,有区位优势,另外它更多的是生态和资源优势,旅游优势。我们区里就定了城乡融合发展思路,城乡景一体化规划,一体化改造。

  第二,要体现人文精神。在改造中最主要的就是修旧如旧,用传统的建筑语言来讲述我们南川人的故事。

  第三,要遵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改造中组织居民充分讨论,让居民做主,居民拿主意,商定拆迁、安置、建设的发展。让老百姓参与,改造以后就改造了老百姓的人居环境,居民的人居环境,也培育了我们城市的旅游产业。

  孙伟:(广州市海珠区副区长)

  非常欢迎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来到海珠区。

  从2009年到现在十几年的城市更新改造,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乡村的治理我大概提炼了三个转变:一是向党建引领的规范有序转变。强化每一个村社党组织的核心功能、核心作用,也推动了整个村的政治生态,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

  二是向多方参与的社会共治转变。

  三是向发展成果普惠的共享转变。比如我们提出了在要城市更新改造当中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比例,公共服务设施按照11%的比例来配制,这个比以往的配制提高了一倍,医院、学校包括文化站、社区的各种活动中心等等包括康养、服务,这是将来所有在这里居住的人都可以共享的。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中山大学张光南教授谈谈想法。

  张光南:(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

  今天讲到城市,我们就看怎么样读懂中国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新的故事。要回到整个城市发展模式来看,它是一个合作的连接,它是一个人跟人的发展,它也是产业和生活的联动。

  第一个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城市跟城市怎么样合作、创新发展。

  第二个是城市也是城市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

  第三个是城市也是一个产业和优质生活的合作创新的发展。

  主持人:搞好城市更新、更好治理制度建设、顶层建设是很重要的,有请贺倩明先生谈谈想法。

  贺倩明:(深圳市华勤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

  城市更新从政府和市场的战略层面而言是有共识的,这个城市的文化传承,核心就是产业的优先,还有产业和居住的平衡等。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或者是在微观层面,各个城市、各个主体有不同的做法也有不同的认知,城市更新要搞好,有三个大方面的关系要处理好:

  一是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平衡。

  二是产业空间和居住空间的关系。

  三是市场跟政府在城市更新里面的边界。

  主持人:

  就如同人的成长一样,城市是一个生命体,而且是一个像人一样复杂的生命体,人生下来就注定着要和疾病、痛苦、欢乐、忧愁作伴,一个城市也是一样,在过程中肯定有好的,有坏的,我们不怕有困难,只要是我们可克服的,可发展的我们就不怕。这也是我们的平行会能够给大家带来的思考。

微信图片_20201127162755.jp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