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海珠名城欢迎您来打卡——第三站: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 发布时间:2024-09-29 10:32:01 访问量:-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编者按:海珠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宝库,收藏着回忆,记录着过去。近期,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推出“海珠名城欢迎您来打卡”系列宣传,重点介绍海珠区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期待您听一听海珠故事,逛一逛海珠老城。

  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海珠区西部,保护范围面积8.23公顷。2014年11月,该街区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2018年6月,《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经市政府批准通过并公布实施。该保护规划以“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性”为保护原则,明确了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等。

(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

  忆峥嵘岁月

  洪德巷一带与十三行、“广州外滩”长堤隔江相望,清中期发展成为广州的住宅区,形成洲头咀大街、宝恕大街、洪德大街等几个住宅片区。说起来,洲头咀地区还流传着一段振奋人心的反侵略抗争史。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后,英国企图强占洲头咀为租界,河南(珠江南岸)广大民众奋起反抗,掀起了一场反租地抗英斗争,通过组织民众武装自卫,集合各乡绅民游行示威等方式,迫使英人终止了强租洲头咀一带的图谋!

(洲头咀,图源:广州海珠发布)

(洲头咀抗英纪念碑,图源:广州海珠发布)

(洲头咀公园)

  惜岁月静好

  漫步在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回首伟大斗争的历程,和平年代的珍贵感受尤深。

(传统街巷)

  街区内住宅以竹筒屋为主要单元,历史上居住者多为买办行商。竹筒屋狭长纵深,多为两到三层,特色要素包括人字山墙、青砖外墙、花岗岩墙基、麻石门框等,细细观之极有韵味。

(后乐新街12号)

  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共有1处文物建筑、3处历史建筑、15处传统风貌建筑。街区中传统特色居住片区以南北向大街和东西向住宅街道构成十字型街巷系统,肌理清晰,保存了传统格局和传统风貌。街区古老建筑是居住、商业贸易及宗教文化发展历史的空间载体,体现了西方文化与传统岭南文化的相互交融。

(洪德四巷27号、29号,洪德四巷31、33号)

(洪德六巷36号)          (洪德四巷42号)

  街坊精心打理的盆景绿植摆放在门口,点点翠绿,显得生机盎然;有街角小猫,或慵懒睡觉或玩耍,悠然自在;从房屋内飘出的饭菜香味,孩童的嬉戏玩闹,街坊们的往来攀谈......平淡且真实的一幕幕生活场景,是这里“老广式”市井人情和惬意生活的体现,显得尤为珍贵,简单的问候“早晨!”“食咗饭未?”温暖了街坊的心,维系着百年老街区的邻里情感。

(街区生活)

  洪德,名字源于民间传说“洪圣布德”。近代广州河南地区与基督教渊源深厚。清代光绪年间,基督教开始传入并活跃于河南。河南地区第一间基督教堂“中华基督教同寅会”教堂,是基督教河南堂前身。基督教洪德堂旧址(又称“基督教河南堂”),位于洪德五巷。教堂为两层建筑,设主堂、庭院。主堂立面为西式拱门,整体采用中国宫殿式建筑形式,拥有西式拱门、中式琉璃瓦屋顶、拱形窗户等特色建筑要素,红墙绿瓦,飞檐画栋。现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基督教洪德堂旧址)

  街区的故事讲不尽,等您来慢慢翻阅。来吧,约上三五知己,或者独自漫步传统街巷,享受宁静街区,感受心底的满足····


  游览小贴士:

  推荐游览路线:洪德巷传统街巷(德和新社区、后乐园社区)→同福西路骑楼街→洪德巷传统街巷(海天社区)→滨江西路

  推荐打卡点:竹筒屋/大屋、基督教河南堂、同福西路骑楼、波楼(粤海关俱乐部)、洲头咀公园等

  附近地铁站点:地铁8号线同福西站

  附近公交车站点:

  1. 同福西路公交站,途径线路有:131B路、188路等

  2. 滨江西路(洲咀大街)公交站,途径线路有:131B路、188路、989路等

  3. 洪德路②公交站,途径线路有:10路、16路、31路、102路,183路,236路、B21路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