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国土空间规划专栏 > 工作信息

工作信息

广州市先行先试 编制完成《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

信息来源:本网 访问量:- 信息提供日期:2019-06-17 【字体:

2018年11月,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在广州市开展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先行先试工作的通知》,我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开展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先行先试工作。

一、编制背景与过程

(一)编制背景

201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率先建立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广州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魅力提供重要支撑。

(二)编制过程

本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在原《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和《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年)》编制试点成果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完成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制定了《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挂帅担任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组长,研究部署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率领全市52个有关部门(区)和单位深度参与规划编制工作。

发挥知名专家团队和核心技术团队技术支撑作用,专题研究团队涵盖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国内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形成了基础研究、目标愿景、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等50个专题研究成果。

坚持公众参与,开门编规划、共谋城市发展。通过网络、上街头、进社区、进学校等多种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征集公众对城市目标愿景的建议,查摆问题,征集公众意见。充分发挥好规划展览中心的作用,逐步形成长期、持续面向市民的公众参与基地。借助社会力量,与社会机构合作,组织“走读广州”等形式多样的城市规划宣传活动。

二、主要内容与特点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定位要求,明确广州城市性质是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并提出广州目标愿景为“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制定面向2025、2035、2050的分阶段发展目标,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和规划实施传导路径。

(二)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强化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推进区域城市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同维育、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建设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引领带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三)坚持底线思维,构建美丽国土空间格局。一是统筹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深刻认识广州“山水城田海”的良好自然本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确定我市生态和农业空间不低于市域面积的2/3,城镇空间不高于市域面积1/3。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将“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二是统筹优化城乡布局,形成“一脉三区、一核一极、多点支撑、网络布局”的空间发展结构,统筹空间资源和发展要素布局,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四)建设繁荣开放国际都市,强化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国际科技创新功能与网络,建设穗深港、穗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促进先进制造业集聚集群发展,优化布局国际贸易会展,集聚发展金融与总部经济;提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能级,建设国际航空、航运、铁路枢纽。增强路网结构,升级轨道都市,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五)打造岭南魅力文化名城,建设包容共享幸福家园。传承历史根脉,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名城,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城市特色与空间品质,实施“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15分钟步行可达的空间范围、3-10万人的服务人口规模打造社区生活圈,配置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富有活力的社区中心。完善城乡公园体系,以口袋公园建设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构建由绿道、缓跑径、登山步道和南粤古驿道共同组成的城乡休闲游憩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坚持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体理念,打造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结合珠江水系流域系统的自然资源禀赋特色,构建通山达海的生态空间网络,分类明确山、水、林、田、湖、海等重要自然资源的核心指标、用途管制要求。针对生态修复地区,系统制定了山体、水体、水土流失、林业生态、土壤修复、海洋生态等生态修复措施。

(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塑造岭南新田园。统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分类引导乡村差异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北部生态农业、中部都市田园农业、南部水乡特色农业三条产业融合发展带。精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规范新建农房,加强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水平,建设美丽宜居岭南新田园。

(八)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转型。确定“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精准调控、提质增效”的用地策略,将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在市域面积30%以内,加大存量低效用地盘活,促进用地集约高效。

(九)健全规划传导机制,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按照“谁组织编制、谁负责实施”和“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对标北京等城市做法,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制度。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运用新技术手段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建立健全规划实施配套政策,研究制定政策清单,强化规划公共政策属性。

本规划已于613在广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微信公众号进行草案公示,并将于6月18日起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进行现场公示。

扫码进入手机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