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摸清家底建台账 打造“工业秀带”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16 10:15:11 访问量:-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太古仓酒吧街。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渣甸仓、冲口仓、协同和机器厂……珠江白鹅潭沿岸散落着众多近代工业遗迹,正在不断蝶变。位于芳村大道杏花大街1号的冲口仓,将升级成为白鹅潭展示中心,与对岸的太古仓,成为珠江两岸两颗明珠。

  作为一座拥有两年多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工业文明成就值得骄傲——这里曾经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造币厂,以及我国第一座机场、我国第一家橡胶厂和机器缫丝厂,还诞生了我国第一台柴油机、第一架自主设计并生产的飞机……

  深厚的工业积淀也为广州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产。如何让这些城市记忆留下来,让工业遗产“活”起来?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出台改革实践,广州全力打造“工业秀带”。

  南方日报记者 柳时强 通讯员 穗规资宣

  9处入选中国工业遗产名录

  白鹅潭旁的协同和机器厂,广州保存最好的早期民族工业厂房。这个始建于1911年民营重工业企业,见证了广州的近代工业发展史。如今,这里围绕协同和机械厂旧址及其厂房建筑群改建而成协同和动力机博物馆,正作为一个以动力机为主题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向公众普及动力科普知识。

  2006年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的“无锡建议”,将“工业遗产”定义为“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产业升级改造,大量宝贵的工业遗产被夷为平地,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近年来,广州通过现场调研的方式,摸查了约200余家企业,形成了177份工业遗产调查表,建立起广州工业遗产价值评估标准,逐个绘制形成工业遗产数字化数据库,并纳入全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截至2020年底,累计200余处工业遗产建筑,以及40余片工业历史风貌区列入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数据库查阅量年均超2.8万次,为工业遗产下一步的科学规划、分类保护和有效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广州市还成功推荐柯拜船坞、协同和机器厂等9处工业遗产入选中国工业遗产名录,这也让广州的工业遗产保护有了更强的动力。

  串联15处工业遗产保留城市记忆

  广州市的工业遗产主要沿163公里珠江两岸和35公里废弃铁路线分布,目前滨江已经全程打通60公里道路,未来则将全线打通。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补牙式”缝合工业遗产和城市空间,规划滨江碧道和铁路绿道,串联城市主要公共节点,广州共保护和活化了廊道沿线66个、共9.2平方公里的工业遗存。同时,广州还策划了11公里的“工业拾遗”文化步径,串联15处工业遗产,保留城市工业文化记忆,让“工业锈带”变身“工业秀带”。

  11公里的文化步径,串联太古仓、渣甸仓、亚细亚龙唛仓、省石油公司昌岗路油库、广钢公园、广州造船博物馆、广纸、第一棉纺厂、第一橡胶厂等15大工业遗迹片区了,见证广州近现代工业的奋斗历程。

  珠江后航道约4公里的岸线是广州工业遗产最集中的区域,冲口仓的改造也是广州活化利用工业遗址的又一次尝试。

  今年1月份《广州市白鹅潭聚龙湾片区城市更新单元启动区子单元(AF0212规划管理单元)详细规划》提出,整合后航道“一江两岸”城市风貌,塑造珠江后航道高品质滨水空间;今年3月初,白鹅潭聚龙湾片区城市更新单元最新规划出炉,与原规划相比,聚龙湾滨水区域减少了北侧的公园绿地和交通场站用地,增加了文化设施和文化商业混合用地,正是此次冲口仓改造区域。

  据了解,聚龙湾启动区内有渣甸仓、日清仓等5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毓灵桥等历史文化遗产。根据规划,启动区将依托珠江和基地现有河涌水系,着重打造沿江滨水空间,通过活化历史建筑和景观环境的设计,整合后航道“一江两岸”城市风貌。探索创新型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和活化,打造高品质的滨水空间。

  如今,珠江啤酒厂已改造为城市观光列车站点及艺术休闲区,增城糖纸厂改造的1978电影小镇荣获“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广钢公园也即将开工建设,“广州药醉之旅”“广州观星康美之旅”2条省级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已上线,促进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成为了潮人“爆款”打卡点,市民在这里游玩自拍、骑车轮滑、观景赏花、畅享美食,体验幸福美好生活。

  政策创新激发多方动力

  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过程中,部门职责不清、利用方式不明、管控要求不实等堵点,使得“保护工业遗产会妨碍经济发展”“不拆掉厂房就没办法提升环境品质”等声音层出不穷。

  2020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起草并推进《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出台,在功能上,办法鼓励引入众创空间、文化创意、科技孵化等新兴业态;在空间上,允许增加面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也允许在建筑外部按比例增加附属面积用于满足消防、市政等管理要求;在审批上,制定了适应历史建筑特点和保护需要的消防管理方案作为管理依据。广州通过政策创新带来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有效激发了多方动力,实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和城市开发建设双赢局面。

  为进一步解决当下制约国有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关键问题,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施办法》从多方面出发,为国有历史建筑“松绑”。由于历史建筑修缮的成本较高,投资主体难以在短期内收回投资成本,还有可能造成修缮工艺不精、破坏历史建筑等问题,《实施办法》中提到国有历史建筑实行公开招租,租赁期限可放宽至20年;对于公益类使用可予免租金,对从事科创、文创、非遗、老字号、传统工艺、传统制造业展示以及市政府鼓励的其他业态的非公益类使用,给予一年的免租金期,第二年开始租金减半收取,以期提高市场主体活化利用国有历史建筑的积极性;部分国有历史建筑由于产权等问题,不符合公开招租的条件,难以进行有效利用,《实施办法》中提出不适宜公开招租的经市政府批准后可直接协议出租。

  “希望广州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不仅在博物馆和在书上,应该能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多活化利用,多经典传承。”“我们一家三代都为广钢服务,希望可以建造一个广钢的微缩模型,让后代能看到我们一家三代奋斗的地方。”“工业遗产可以改造成创意产业园,也可以建成博物馆和公园,拆了好可惜。”这是广州在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中听到的群众心声。工业遗产不仅承载着规划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愿景,更凝结着人民群众的集体记忆和期待。

  坚持党建引领、汇聚专家、动员群众、引进企业,推动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成果共享。目前,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下,多位大师级规划师团队已积极投身到广钢新城、广州造纸厂、广州造船厂、黄埔临港等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中;20余名社区规划师深入工业遗产地块现场开展地毯式摸查登记造册;多场规划路演累计收集389份群众填写的诉求和建议;全市12家厂区产权人、承建运营商、属地政府部门就多个重点项目多次开展座谈充分协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