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锚定关键 建成自立自强的创新之城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4-02-18 17:31:53 访问量:-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资料图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摄

  俯瞰粤港澳大湾区,一张贯穿广州南北的“科创之弓”日渐清晰。北起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至南沙科学城,串起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大学城等节点,这是“弓弦”;指向粤港澳大湾区港深都市核,辐射东莞、惠州,衔接海西、华东地区,这是“弓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广州动力源在何方?《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以下简称为《广州2049》)提出,建成自立自强的创新之城,以“三轴”凝聚发展合力,其中“活力创新轴”正是这条挺起的“弓弦”。面向2049,广州张弓满弦,以活力创新轴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建设创新之城提供不竭动力。

  活力创新轴“张弓满弦”,北中南段各有使命

  从“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科技创新轴”,再到《广州2049》的“活力创新轴”,广州以空间规划破题承题,大手笔绘就这条“创新之城”的主骨架。

  布局上看,活力创新轴可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聚焦“知识转化”,包括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天河智慧城、东部中心核心区等区域,发挥智力外溢效应推动知识培育转化和智能科技制造;中段突出“智慧策源”,包括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大学城、国际科技创新城、莲花湾地区等;南段突出“前沿合作”,包括南沙庆盛、蕉门河等发展区域,重点推动前沿创新合作、高端科技研发以及新型海洋经济等未来产业。让创新要素从“物理聚集”到“化学反应”,让创新链与产业链从联动发展到深度融合,广州拉起“科创之弓”,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创新之城”任务分解,战略思考对企业着墨最多

  弓强弦韧,箭指何方?《广州2049》明确,面向2049,广州要成为实力强劲的创新之城。

  诚然,创新和改革奋进的基因一直贯穿在这座“千年商都”的发展史中。但也要看到,当科技产业引领城市竞合新格局,广州存在产业创新动能和科研转化不足的问题。建设创新之城的目标,不是口号,《广州2049》将任务细致分解:

  面向2049,广州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新型工业化,从传统产业城市走向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城市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强化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为广州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之源。其中,围绕迈向“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个目标,广州近年已构建起“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创新路径。

  在《广州2049》的谋划中,就这条路径既要发挥广州优势,依托广州作为国家科教人才高地用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重要创新载体,培育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先进制造业“工匠”和前沿技术团队;又要触及当下“痛点”,倡导企业家精神,鼓励本土企业创新发展,营造创新型企业孵化、成长和壮大的营商环境,给予新兴企业更加有力的支持;还要创造更好生态,为各类创新主体供给成本适宜、多元包容、弹性生长、场景灵活的创新空间,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创新深度融合。

  《广州2049》对“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墨最多。荷兰埃因霍温、德国慕尼黑高科技园以及国内的中关村、张江科学城等国内外创新园区发展经验表明,创新型龙头企业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共同作用对于推动城市创新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广州2049》提出,推进“科学、大学、产学”融合,促进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针对产业发展关键缺失环节,整合国际科技资源,鼓励应用场景导向的创新研究,健全完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生态,实现技术向产品高时效转换。

  世界级产业集群崛起,两条发展轴串起四大集聚区

  2023年12月,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同意广东省依托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广州迎来了第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个广东首家国家地方共建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更是新型储能领域唯一一个国家创新中心,落户在广州市白云区。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国家重要战略力量,是制造业重要战略布局,每个领域全国仅布局1家。近年来,广州布局建设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位居全国前3,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位居全省第一,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面向2049,广州也把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城市发展的四大核心功能之一。瞄准“国家所需、湾区所向”的产业方向,发挥“广州所能”,更加积极主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创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广州2049》提出,根据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特征,构建基于“未来先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三大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未来通信、未来能源、量子科技、未来材料、未来生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海洋科技等八大未来产业,围绕广州超级枢纽、大科学装置、都市核心区构建三大特色生产场景。

  两条科技制造业发展轴即东部活力创新轴和西部产业发展轴,前者以创新为导向,聚焦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丰富的创新和资本要素,以创新链引领产业链,是链接黄金内湾、共建湾区产业协作格局的关键脊梁。后者以特色为导向,以供应链联动产业链,整合城市产业资源,稳固经济基本盘,促进产业转型和价值提升,是推动广佛一体化、联动湾区西岸城市的核心纽带。

  两条发展轴串起四大集聚区,为一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崛起铺就了道路、锻造了梁柱。在东部,以东部中心、广州知识城为核心,成为广州“制造业立市”的核心载体;在南部,以广州市智能汽车创新示范园、石碁智造创新园、庆盛片区、万顷沙片区、大岗片区、龙穴片区为关键载体,作为广州布局未来产业赛道的“先锋舟”和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中央高地”;在北部,以北部增长极为核心,增强广州制造业综合实力;在西部,同步西联佛山、中山等工业强市,打造广州制造业西部增长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徐雯雯)

  数读创新之城

  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行动:到2049年,实现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达到5.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40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不低于4000亿元,独角兽企业数量不少于50个。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至2049年,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不低于2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40%,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低于80%,保障先进制造业用地规模不少于280平方公里。

  现代服务业国际能级提升行动:至2049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3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