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专家为广州老城市新活力“把脉” 疏通投资兴业堵点 塑造魅力城市空间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4-02-23 14:10:44 访问量:-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2023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沙面法国兵营旧址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主办方供图

  羊城早春,广州沙面人来人往,来此打卡拍照、娱乐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一栋米黄色的法式建筑——沙面法国兵营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欣赏。

  沙面法国兵营始建于19世纪90年代,是法租界内最早建设的一批建筑,也是岛上唯一的兵营旧址。2023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下,完成沙面法国兵营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如今,这栋修旧如旧的历史建筑以创意工场的形式焕发新生,成为展示交流广州城市文化保护活化成效的创新场所。

  近日,广州老城市新活力专访和主题沙龙在沙面法国兵营旧址举行,来自各领域的专家深度挖掘老城市新活力相关工作意义与内涵,共谋广州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思路和路径。

  ●南方日报记者 黄楚旋

  产业▶▷

  突破布局限制形成新质生产力

  回顾世界历史的长期发展,各地城市历经多次兴衰交替,其中不乏实现活力再生的老城市。随着中国城市进入存量发展阶段,许多老城市共同面临焕发新活力的时代挑战。在这之中,广州作为一座持续稳定发展两千多年的老城市,具备怎样传承千年的活力基因?在未来将面临哪些核心挑战、如何为城市发展激发创新动力?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广州城市更新工作力度更大、类型更多、覆盖面更广。”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叶昌东认为,广州的城市更新政策和体系较为完善,创新提出“微改造”模式、黑臭水体治理与“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等生态更新举措,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分别取得了不同的进步。

  叶昌东指出,在大湾区视野之中,广州更多推进旧村庄改造,改造后税收额、第二产业年产值、第三产业年营业收入分别增加264%、328%、3101%,但仍需要加快转化效率。“城市更新不能仅是旧村改造,还需重视城市更新产业,加快转化经济效益。”他说。

  沙龙活动中,“产业发展”成为许多专家频频提及的重要主题。“在当下的城市发展脉络中,产业是最重要的自变量。”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朱元冰谈到,老城市需要基于各自的自身产业基础,布局载体空间要求小、产值高、科研属性强的新型工业,从而形成新质生产力。

  老城市的衰败是必然吗?朱元冰认为,从全球的城市历史看,多座城市都一次次破解发展困境,实现重生。以新加坡为例,政府当局适时把握产业计划、及时更新产业规划布局,是保持百年不衰的重要原因。

  叶昌东分析道,城市更新工作中的产业发展需求,包括“链长制”形式的招商趋势对产业载体的需求,更有大量本土的优质企业“长大”的需求,还有避免企业纷纷外溢的“留产”需求,甚至是广州吸纳大湾区及世界各地的创新主体的集聚需求。既要保育传统产业,引导其转型和优化升级,也要提供产业创新载体,实现新兴产业的快速导入。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所长白晶从回望广州历史出发,提炼出“商贸文化影响全球”的观点:认为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长盛不衰的东方大港,广州一直是人员内外连通的纽带,侨居广州的外商数以万计,宋朝最盛时多达10万;很多华人也通过广州走向全球,至今广州依然凝聚着海外华侨的故乡情结。

  “广州的文化产业一直稳步发展,但结合商贸特色的发展挖掘比较有限。”白晶举例谈到,可以在以中大布匹市场为代表的批发市场周边,选取1—2处作为试点,广泛征集设计方案,在改造中充分注入文化元素,推动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时尚之都”网红目的地。

  街坊▶▷

  为城市更新提供不竭活力

  上千年来,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顶端的广州,在中国对外贸易历史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利用和市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不断增长,互联网文化、网络游戏等新兴业态发展迅猛,广州正延展出文脉、商脉发展的无限新可能。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王波指出,人的集聚是城市活力的首要特征,其次是持续性的活动集聚,同时还要考虑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因此,有的放矢地指导空间容量和设施配置优化,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活力的根本是吸引人,小红书、抖音等虚拟平台也提高了‘网红空间’的吸引力。”王波从虚实空间的角度切入,指出智慧社会发展下的大数据和虚实互动新现象——例如,海鸥岛、海珠湿地公园等“网红打卡地”虽然实体活力较低,但在虚拟空间内呈现出较高的活力聚集程度,进而吸引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和创新。

  开放多元的群体参与,是广州商贸发展的活力所在。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翻屋企营造社区促进中心理事长、象城建筑副总工程师、象城建筑规划设计(广州)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睿及其团队密切关注广州西关的城市保护和更新,对于不少区域展开了空间历史研究。他们发现,街坊作为广州的基层单位,利益相关人能够具备“自提案”的内驱力,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他以科苑社区为例,这个7000人的大型社区一度急缺儿童设施,在社区营造过程中,曾一夜之间招募了120户热心街坊,最终形成街坊共建小组。“找到这种内驱力十分重要,我们相信高品质、多元化的空间能够吸引人回到老城市、老旧社区。”他说。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李世杰提出,“国际化”和“人本化”是提升城市活力的两大着眼点,国际化体现的是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人本化体现的是市民、游客对于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多样化需求。“国际化”和“人本化”是未来中国城市活力的两大标签,前者体现的是城市在区域和国际的能级和影响力,后者则包含了经济、空间载体、民生和生态禀赋等与人之间的链接和融洽。

  营商环境是影响城市创业活力的关键因素。他建议,首先广州应当以更大力度为经营主体投资兴业破堵点、优服务,建设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其次,当城市建设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功能多样性成为激发城市空间活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广州应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彰显文化特色,塑造更具有吸引力的特色城市空间。

  “以共享空间与文化创意为代表的人本体验,以及低碳可持续的健康环境,是未来城市转型发展的两大机遇与挑战。”李世杰建议,将个体的需求与感受纳入宏观规划与建设的衡量因素中,将是未来提升广州城市活力、打造城市竞争力的应有之义,也是打造城市竞争力的核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