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频道 > 城乡规划 > 城市设计 > 实践与活动

实践与活动

开展国际咨询 掌舵总体方向(广州总体城市设计工作回顾之二)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时间:2017-07-09 01:43:00 访问量:-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广州市国土规划委于2016年10月启动全市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之初,邀请了13位国内外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方面的专家开展咨询,共同探讨总体城市设计的理念、内容、方法、技术,为广州总体城市设计的全面铺开提前谋划、掌舵方向。目前广州总体城市设计已完成中期成果,我们现在回头看看专家们当时所提出的已融入现有成果的精彩观点。
广州总体城市设计第一次专家咨询会现场
第一排左一开始:Paul Blazek(美国AECOM)、Mark. Richardson(英国AURP)、大松敦(日本日建设计)、袁奇峰(华南理工大学)、彭高峰(广州市国土规划委)、王建国(东南大学)、孙一民(华南理工大学)、朱世人(美国AECOM)、俞斯佳(上海黄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张宇星(深圳市罗湖区政协)、吕传廷(广州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冯原(中山大学)
第二排左二林隽(广州市国土规划委)、左四朱雪梅(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
守住生态和文化底线的广州总体城市设计
 
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 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城市设计形成的城市整体空间格局,有可能百年不变。广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沉淀丰厚、山水风貌独特的城市,总体城市设计要关注基本问题,从空间形态、文化传承、生态关系三个方面梳理构成广州历史格局的岭南脉络、系统、要素,建立更加宏阔的架构,守住自然文化本底,聚焦城市公共空间,着眼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吕传廷—广州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
山水是中国城市的生命之源、脉络根基。广州总体城市设计要引入中国传统,找到自然资源、找到文化资源、找出自己特色。这就是好的城市设计,好的城市形象。
(二)
全球视野下的广州总体城市设计
 
张宇星—深圳市罗湖区政协副主席 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州有深厚文化底蕴,总体城市设计应更注重社会精神,形成城市共同价值理念;从岭南走向全球,进入“新南洋”“新海丝”文化的新语境;加强文化认同,成为“New Canton”的文化大都市区中心,重新建构广州在全球的地位。
 
冯原—中山大学教授
城市定位由等级体系决定,外部越广大,定位越高。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中西文化交融的第一城市,需要从外部来思考自己的国际定位,树立国际城市形象。
(三)
新区旧城融合发展的广州总体城市设计
 
大松墩—日建设计常务董事
城市设计既需要鸟的眼睛,也需要蚂蚁的眼睛。在城市发展初期,需要鸟瞰城市,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从蚂蚁的角度观察城市,推动城市精细化发展。广州近20年从老城到珠江新城,再到东部琶洲金融城新区的发展已经完成宏观部署,今后应该把眼光回到老城的核心地区,重塑老区活力。
 
袁奇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广州是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里从老城滚动发展中生长出来的。目前以广州大道为界,形成东、西广州两种空间形态。广州总体城市设计要以珠江景观带为切入点,焕发旧城活力,促进东西广州、新区旧城的融合发展。
(四)
以珠江为脉络打造城市界面的广州总体城市设计

朱世人—AECOM香港景观设计总监
广州的滨江空间基本上是线性的空间,要让市民看到更多的滨江景观,就要将线性的空间转变为“T”字型空间,通过交通运输创造多个连续的内在节点,使珠江与城市产生联系,形成城市界面。
 
Paul Blazek—AECOM中华区设计总监
珠江是广州最重要的联系脉络,在激活城市形象或打造城市界面时,应结合珠江布置具备可读性的城市标志物,并利用这些激活点将城市发展推进到广州的城市内核中去。

朱雪梅—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
一江两岸三带空间表象是综合性景观效果。因为滨江经济带会有大规模开发,而创新带由于低成本需求需要独特空间,所以除了高强度发展外,两岸传统生长的独特空间孕育出大量创新空间,营造了丰富的城市景观。
 
Mark. Richardson—ARUP华南区建筑与规划负责人
伦敦不同地区由不同开发商、业主自发做规划设计,构造出不同的规划主题。这种自下而上的自主型设计导致每一个地区差异化太大,政府因此引入宏观的规划体系把各个主题串联起来。广州应通过“一江两岸”规划串联各个区段,同时突出地方特色文化。
(五)
强化公众参与和行动策划的广州总体城市设计
 
蔡瀛—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城市设计工作模式出现了两大转变,一是多方参与的程度越来越高,二是出现了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法,最大可能地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设计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建共管。要编制计划策划行动,将城市设计的理念融入活动中,不断改善活动环境,普及理念并形成共识。

俞斯佳—上海黄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推进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寻找触媒很重要,要将市民切身的空间体验如马拉松作为触点,一方面激发城市管理者自上而下的共鸣,另一方面让越来越强大的自下而上的媒介力量推动城市空间的精细化设计与管控。通过真正意义上的公众意愿调查,将城市设计的权利和权力还给市民,让城市设计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六)
探索创新的广州总体城市设计

孙一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州总体城市设计不全是结构的创新,过程创新也很重要。整体阶段不能要求太多,也不要承担太多。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与城市规划保持一定距离,通过城市设计反思城市规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