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日: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视频:第31个全国土地日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给我们讲授“土地”的故事
城市里的街道、马路、广场,以及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等,这些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地方,都是土地的组成部分。
但是这些土地里面仅仅有“地”,却很难看得到“土”。
城市中随处可见的“不渗水层
我们把这些 “看不到土壤”,遇到雨水落地后又难以下渗的城市地面称为“不透水层”。很显然,现在城市里的这种不透水层越来越多。
我国南方分布比较常见的红壤耕地和砖红壤耕地,华北地区分布比较多的棕壤耕地,东北地区则广泛分布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黑土地。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农村见到大面积的水稻田耕地,在城市郊区见到一些连片分布的农田和菜地,甚至在城市郊区某个角落,见到这些面积不大的小规模的菜地等等。
正是因为有这些大面积,集中连片分布的“有土壤”的耕地,才为我们的一日三餐提供了丰富的食材,满足整个国家对粮食的需要。可以说,大面积、集中连片分布的耕地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和根本保障。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耕地流失非常严重,土地退化十分明显。那些看得见“土”的土地资源面积逐年下降,面临巨大的保护压力。
那些流失掉的土地,都流向何处了呢?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土地资源保护的严峻形势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土地资源的空间被占用,一个是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就像图中呈现的那样,工业用地直接侵占农用地;而不断增加的城市高楼建筑也在一块一块的蚕食着郊区的土地;同时,这些已经建好的地方也存在大量土地闲置浪费的现象,土地利用比较粗放。
同样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的土地危机主要来自两个影响,其中一个是土地破坏,包括非法采矿、非法采砂、非法倾倒固体垃圾以及非法挖土等等;另一个是土地污染,这其中包括土壤化工污染,化肥农药的污染与残留等等。
这些土地破坏和土地污染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常见的就是土壤有毒元素增加、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等等,这些影响都极大的降低了土地的耕种能力。
更为严重的是,土地破坏和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土壤的问题,我们开始感觉到食物的品质在发生变化,甚至有些食物会直接带来身体的健康问题。
土地所面临的这些问题,让我们必须要思考一个很现实和紧迫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土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 “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需要有更加具体的行动上的保护——
土地资源保护不仅仅关系到耕地稳定和粮食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关系到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对于实现生态文明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只要我们从思想上充分意识到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从行动上去逐步解决土地资源保护中的具体问题,我们就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我们期待土壤的重生,更期待土地的重生,为我们带来更多健康的生活,为国家带来更为长久的繁荣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