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郭仁忠:规划问题的大数据路径

发布日期:2015-09-24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到:

 

  9月19日,“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开幕。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巡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做了题为《规划问题的大数据路径》的大会学术报告。

郭仁忠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巡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1.引言 

  城市问题日益错综复杂,它不是单纯靠规划就能够解决的。但是有很多城市问题确实有规划的影子,如果把规划的问题解决好,非常有助于解决城市问题。

2.问题认知 

  由于规划种类多、项目数量巨大、规范各异,当归结到同一个地理空间时,出现问题有其必然性。从表面上来看,规划问题的原因一是政出多门,理念、利益交织,二是数据资源不足,信息不对称,三是技术手段缺乏,过程控制不到位。究其根源,城市是人类创造的复杂的巨型系统,而城市规划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人类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由于降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是不可能的,那么规划师需要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大数据是当代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大数据可能是解决规划问题的历史机遇和重要路径。

3.大数据机遇 

  计算能力的提升带来了三方面变化:第一,数据获取处理能力提升;第二,存储能力和数字化的网络数据资源增加;第三,网络传输速度提升、数据共享能力增强。

  中央政府对于大数据机遇表现出高度重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让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而规划问题的解决正是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一种体现。

  大数据时代,数据、计算、距离与联系都不再是问题,大数据提供了解决城市规划问题的新可能、新路径。比如,利用高性能计算进行快速分析、规划场景和方案的模拟,以及对动态数据的感知。

  图1:高速网络环境下的远距离协同

  图2:深圳市综合医院分布与人口分布关系图(点代表医院,不同颜色代表从医院出发不同距离的缓冲区)

  图3:依据病例数据进行自动匹配得到的多种疾病分布情况

  4.模式与机制 

  大数据的社会发展模式是要强调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首先要构建泛在宽带通讯网络,实现深度互联。其次,要构建实时感知网络,实现动态监测和数据获取。再次,开放城市数据资源,实时更新,共建共享。最后,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快捷沟通和过程协同。

  关于规划与大数据的几点思考:

  首先,大数据消除了一切融合协调的客观的障碍,实现了过程协同。我们可以做到不必等到规划编制完成后、审批后甚至实施后才发现问题,才去校正、融合。

  其次,大数据可以实现超越界限,通过深度互联实现层际、边际协同和控制。通过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和审计,避免诸如全国新区规划总人口过量这样的情况。

  再次,大数据不会给组织与机构带来太多改变,不会影响规划师创造力的发挥和规划院团队各自的价值,只不过我们有了共同的数据和网络基础。大数据用于规划一定要区别于我们有一些专家所讲的智能规划,城市规划需要的创意和形象思维不能被计算机所替代,所以规划师的职业是不会消失的。

  最后,要强调空间基准。多种规划服务于同一座城市、归结于同一个空间。但空间没有选择,空间(及其规划)便是各类规划的起点和归属。空间是割裂规划的逻辑起点和目标规划,需要明确以空间为主、规划为辅的地位。

  大数据路径是对行政、法律、经济和专业手段的一个补充。它的实施除了信息技术上的努力以外,反过来也需要行政、法律、经济和专业手段的支撑。大数据的发展,规划师、计算机专家以及数学家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到了城市政府发力的时候。

  大数据时代的规划,任重道远。

  5.结语 

  人类社会从公元前几千年的农业聚落开始发展,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现在迎来了以大数据为支撑、以智能化为表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城市规划自人类聚居开始伴随整个人类文明进程,是人类应对城市发展问题而创立的科学领域。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功能、规模、结构等均在不断变化,规划的思想方法、技术手段、业务模式必然和必须不断发展。现阶段,大数据路径形成了生产方式的变革,而数字化转型正是城市规划必需的应对方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