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 > 资讯 > 活动信息

2024城市规划新技术专题会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2024-04-07 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 浏览次数:- 【字号: 分享到:

  2024年3月28—29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指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4城市规划新技术专题会”在雄安新区顺利召开。会议由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詹庆明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钮心毅教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胡海副主任主持,共有20位专家与会交流探讨,来自全国各地行业单位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一、开幕式致辞

致辞人

安庆杰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安庆杰副主任代表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感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对雄安新区的大力支持。雄安新区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安庆杰副主任分享了6年来新区党工委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示精神,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打造了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协同发展的智慧之城。他阐明目前雄安新区进入了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三高”并举的新阶段,本次专题会的主题是“新技术赋能CSPON建设”,雄安新区正是国土空间新技术发展实践的绝佳土壤,会议上分享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将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邓堪强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邓堪强副局长对支持大会顺利召开的同行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本次会议以“新技术赋能CSPON建设”为主题,恰逢其时,意义重大,CSPON作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体系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技术方法;是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积极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探索引领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自然资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契机。邓堪强副局长指出广州作为中心型世界城市、引领型国家中心城市和开放型大湾区核心引擎,正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持续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广州局也正推进CSPON建设试点工作。下一步广州以CSOPON建设为契机,紧密围绕自然资源业务需求,重点关注规划实施,以“聚焦核心任务、促进业务协同、强化化系统整合”为思路,以“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决策分析能力、场景驱动能力”为目标,从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等方面开展应用场景构建实践与探索,为推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和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化生态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晓波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晓波主任指出CSPON建设是保障“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培育国土空间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按照部党组的要求,在空间规划局的指导和协调下,部信息中心会同部有关单位,正在大力推进CSPON工程建设,包括建设方案、标准体系、构建国家级CSPON平台、监测评价报告等方面内容。CSPON建设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创新性极强的技术探索,任重道远。本次新技术专题会以“新技术赋能CSPON建设”为主题,交流CSPON建设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实践,相信通过会议的交流,我们能够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为CSPON建设贡献新模式和新方案。

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石楠常务副理事长表示,围绕“新技术赋能CSPON建设”主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于加快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借助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新技术创新赋能是时代趋势,也是社会发展主要驱动力。如何让技术造福人类,享受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每一位技术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他表示城市规划学会成立37年以来,始终推动规划领域技术创新,用好学会平台,竭诚提供服务。今天讨论的话题既探讨了已有基础,又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更是一项长期、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攻坚克难,支撑主管部门科学决策,也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聪明才智,行稳致远,推动CSPON建设事半功倍。

段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段进院士表示雄安新区一出生就携带“智慧基因”,在新区探讨国土空间规划建设,探索新技术赋能CSPON建设具有时代意义。段进院士从“CSPON是国土空间治理重要的智慧手段、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引擎、实现“以人为本”国土空间规划构建的抓手”三个方面,阐述CSPON建设是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他期待本次交流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智能规划注入强劲的动力,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协同高效创新机制落地;期待新技术专业委员会能深耕行业、聚焦发力,持续打造好学术交流阵地,切实发挥新技术、新工具对新发展路径的赋能作用。

  二、题报告

主持人

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詹庆明教授

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钮心毅教授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胡海副主任

报告人

(按报告顺序排列)

郭仁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

《CSPON:让理论创新引领技术赋能》

  郭院士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系统必须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引言,以数据和实例进行分析,揭示了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指引下如何使规划更科学合理的发展命题。以城市交通作为例,阐述理论层面的创新和指引对于CSPON技术赋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将在理论、方法和制度等多个方面对当前我们现行框架提出挑战,甚至重构,亟需形成一整套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理论和认知模式,没有理论创新,纯粹技术赋能难以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并指出专业理论与ICT的深度融合将是CSPON的重要特征。

吴志强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AI4D 数智设计》

  吴志强院士介绍了AI技术在城市规划的应用,基于“智能诊断AIDIA、智能推演AIPRE、智能配置AICON、智能创意AINN”四个维度,以武汉市城市水安全智能化诊断、人才渴望智能诊断、生态网络智能推演、空间布局智能推演、土地价值智能推演、人群活力智能推演、创新要素智能配置、家园设施智能配置、岸线空间创意生产、特色场景创意生成为例,实现AI4D技术对新区规划设计全流程赋能,为打造韧性安全、绿色生态、活力创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新路径和新方法,为CSPON建设带来全新视角。

徐海丰

众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规划院院长

《CSPON相关技术应用与探索》

  徐海丰副院长阐述了如何结合虚拟现实(VR)和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构建CSPON模型工具,助力CSPON场景构建。徐院长从增强三维空间规划入手,分享了基于传统三维空间规划,融入时间维度,并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帮助规划者、决策者以及公众更好地理解规划意图并智能判断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分享了通过构建基于AI大模型的智能规划应用,对空间形态和空间关系演变趋势的精准识别,支持方案模拟推演、智能生成和复杂空间治理问题的分析等功能,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监测网络实施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为科学决策提供辅助。

蔡玉梅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标准与政策所负责人、博士、研究员

《CSPON基本理论与技术思路》

  蔡玉梅博士分析数字生态文明背景下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科技需求,提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全域、全要素、全体系、全周期、全流程、全空间需求的规划实施监测业务框架、数据框架、指标框架和系统框架,以及CSPON科技研发的基本逻辑、7步走的技术路线,强调理论创新+TIM先行的思路,并对CSPON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研发提出建议,推动共勉、共创、共建、共享治理机制形成,推动CSPON共同成长。

何华贵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广州CSPON应用场景构建实践与探索》

  何华贵主任以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基底,以“聚焦核心任务、强化系统整合、促进业务协同”为思路,以智能化工具为支撑,以强化数据治理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全链条业务牵引为主路径,介绍了广州CSPON建设实践探索经验。重点围绕“严守三区三线、落实耕地保护”、以“生活圈评估”和“可达性评估”为依据优化国土空间格局、通过“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源资产、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等四大方面的应用场景进行技术交流和方法分享。未来广州积极落实部试点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CSPON建设路径和方法,探索新技术赋能CSPON建设,坚定不移走好CSPON发展道路,为CSPON建设贡献广州试点经验。

夏雨

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院长、正高级工程师

《数字赋能,智慧监测—雄安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系统建设探索》

  夏雨院长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和座谈时的讲话精神,基于当前雄安新区发展定位、国土空间规划发展时代要求,新质生产力赋能规划实施的内在需求等背景出发,介绍了雄安新区关于CSPON建设基础、建设思路和建设愿景,围绕CSPON建设一个目标、四个场景、五项任务分享了具体技术路径和方法,并阐明未来将在动态感知、灵活主动,数据驱动、科学优化,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技术和科学探索,为促进全国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提供先行先试经验。

王伟

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管理系主任

《从数据到证据:寻解智慧规划决策链的关键一环》

  王伟主任强调,大数据是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资源,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与管理是核心目标。然而,现实中存在从数据到证据的“可信”困境,这限制了数据价值的发挥和治理效能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王教授深入分析了规划治理中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并引入循证治理范式,结合国外案例提出了解决思路。这一探索旨在从方法论层面为CSPON建设贡献智慧,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的智慧化进程。

秦萧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员

《陆海交界空间关键要素规划监测评估指标设计》

  秦萧研究员开展了针对陆海交界空间的规划监测评估研究,在明确陆海交界空间的概念和范围、总结国内外相关规划监测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陆海交界空间关键要素规划监测评估的工作思路。首先,确定了陆海交界空间的关键工作要素,结合多源大数据,设计了规划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形成规划监测和评估的指标库与规则库,开展了规划核心指标、管控要求监测和空间功能现状评估、规划目标实现评估、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最后,秦教授总结,多源数据采集处理技术与多维数据关联技术是监测评估的核心,监测预警模型设计与监测评估信息平台构建是关键,技术与业务协同的体系是保障。

李耀群

南昌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南昌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思考与探索》

  李耀群主任以自然资源部关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的工作部署为依据,以加强南昌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水平、提升国土空间数字化、现代化治理能力为目标,以南昌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等系统为依托,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底座,补足数据全景、提升治理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监管体系,拓展国土空间规划监管应用场景,实现总规、详规、专规、管控的有序衔接与规则的有效传导,形成具有南昌特色、符合南昌实际的CSPON,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全周期“智能化”管控,推动构建数据赋能、协同治理、智慧决策的国土空间治理新生态。

沈少青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博士

《新技术赋能深圳CSPON试点的思路与实践》

  沈少青总工程师深入探讨深圳市作为全国CSPON试点城市,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她从CSPON试点的工作要求出发,介绍深圳CSPON试点的发展目标、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的全周期在线数字化管理,支持科学决策,确保国土空间得到合理、有序、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深圳CSPON建设的思路和实践为其他城市提供了经验参考,也为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化转型的全国战略提供了实证案例。

黄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面向本地知识库的规划工作流大语言模型应用》

  黄铎副教授探讨了本地知识库与大语言模型应用于规划编制场景,包括本地知识库组织、规划工作流构建以及多样性模型联动三个方面。在本地知识库构建方面,探讨了规划工作场景中海量文本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文档到文字不同信息粒度的组织方法;在规划工作流构建方面,重点探讨了RAG(搜索、增强与生成)及大语言模型技术在规划信息检索、规划文本解读、规范综合解析、定制文本生成和多模态场景图形生成等应用;在模型联动方面,探讨了通用大语言模型选择、传统数据分析模型集成等软件开发与规划工作场景应用,用面向本地知识库的规划工作流大语言模型赋能CSPON建设。

曾鹏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多维度空间价值视角的城市更新实施监测》

  城市更新的社会空间绩效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重要维度。曾鹏教授以天津市内六区六十一个街道单元为实证对象,基于“城市更新时空演变图斑”和“街道尺度人口普查资料”两类高精度数据,借助多元线性回归、地理加权回归、空间回归系列模型,分别从特异性关联、空间非均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三个方面考察城市更新行动引发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的基本逻辑和深层规律,并结合天津实证和国际经验对比,总结提炼城市更新的社会空间影响路径及其本土特征,以期解决城市更新驱动社群再分布的“多路径-多群体-多尺度”系统机制问题,有助于开展兼顾社会空间优化目标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实现我国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

茅明睿

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CEO、高级工程师

《规则引擎与大模型技术在CSPON试点工作中的协同应用探索》

  茅明睿高级工程师结合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各项实践,梳理总结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场景,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与应用需求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在算法模型、监测指标、数据治理、网络构建、集成应用、国土空间规划大模型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他认为面向CSPON的国土空间规划大模型原型、计算引擎、报告引擎等工具研发及部分模型集成是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CSPON建设中建立大模型,结合本地业务知识库、数据和成熟规则引擎的综合模型方案是一个理性的解决思路。他们团队按此思路在北京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和驾驶舱等业务场景中进行了初步协同应用探索,支撑了北京CSPON部市合作试点。

龙瀛

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员

《人口收缩地区建成环境状态诊断技术研究》

  龙瀛副教授基于近年来我国人口收缩地区空间状态问题,以牡丹江市为例,从指标体系构建、数据获取与要素测度、规律发现等方面,介绍了人口收缩地区状态诊断技术及其应用。其中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厘清了人口收缩背景下,中观、微观层面表征空间状态的关键要素,建立了指标体系;在数据获取与要素测度方面,基于指标体系归纳了要素测度所需的数据类型,选取地级市市区、县级市市区、县城城关镇、镇区、村庄居民点五个级别的建成区作为研究对象和谱系,开发了多种模式的数据获取技术,研发了数据融合与要素测度技术,形成了完整的数据获取与要素测度技术谱系;在规律发现方面,根据研究区域中的要素测度结果,初步进行了现象分析、特征识别与规律提炼。龙瀛副教授的成果对于人口收缩地区的人地关系耦合状态评价、机理发现与规划实践应对都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对我国CSPON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张晓东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数字技术规划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北京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技术框架与实施路径探讨》

  张晓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以北京为例,按照从现状——规划——实施——现状的监测网络体系建设路径思路,归纳总结规划制定、规划用途管制、规划实施评估、规划监测监督四个环节,进一步明晰四个环节内部的监测规则和指标体系,以及各个环节之间关联传导的监测规则和指标体系,形成三级三类规划与四个环节的数字化复杂关联网络关系,为处理好“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系统协同联动,构建主体与客体关系融合的“数据流”体系框架,推动数字化赋能流程重构和改革创新提供了参考。

齐宁林

众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策划总监

《CSPON应用场景构建与探索》

  齐宁林总监立足于省、市、县的不同定位,面向规划编审-规划实施-实施监督全过程管理需求,结合业务流分析,对搭建系统性、差异化CSPON应用场景体系进行了阐述,探索了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规划实施监测场景体系,从数字化传导、常态化监管与动态化监测维度进行了有关案例展示,为CSPON建设向上研判全国及区域空间格局提供技术支撑,向下强化规划因地制宜、分区精准施策提供重要抓手。最后,齐总也对CSPON建设中的动态感知、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技术进行了展望。

孙文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粤港澳数字湾区中心执行负责人、高级工程师

《CoPlanner—规划大模型技术应用与实践展望》

  孙文勇高级工程师结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趋势,提出CoPlanner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框架。首先,针对大语言模型技术应用,报告从技术框架搭建、基础模型选择、模型微调、规划成果知识库、基于规划知识的检索增强与生成等方面进行探索交流。其次,交流了基于大数据的“数字湾区”平台研发、“认识湾区、解析湾区、模拟湾区”三个层面的研究与实践应用。最后,基于规划编制管理的全流程视角,报告对应用场景中大模型与大数据技术融合应用进行探讨,对未来规划领域更深入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进行思考与展望。

刘洋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广州CSPON关键技术探索与实践》

  刘洋总工程师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和智慧治理的应用需求,围绕“天-空-地城市感知+人-事-物社会感知+海量时空数据治理+单元划分与指标传导+实施监测应用场景”五大方面,结合实践案例,对广州CSPON关键技术探索与实践进行了交流分享,展示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单北斗星网融合关键技术、空天地一体全息遥感监测、国际领先全时空要素计算引擎、“静态底座构建—动态物联数据接入—数据融合计算”全链条时空数据治理体系构建、单元划分与规划指标传导AI大模型建设等方面领先的技术和方法。刘洋总工程师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CSPON建设中数据、模型、应用等关键技术研究,为CSPON建设持续提供创新路径和方法。

杨天人

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副研究员

《数智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交互解析》

  杨天人副研究员以城市通勤与线上办公作为空间关联表征的切入点,解析城市空间交互特征与机制。首先,利用时空大小数据分析方法,刻画城市通勤和线上办公活动的时空格局及其近年来的演变轨迹;其次,构建城市系统模型,量化分析不同规划措施如交通设施、土地利用、就业政策等对职住空间格局的影响,揭示国土空间规划作用机制;最后,预测不同规划情景下未来城市职住空间交互的演化趋势,为面向优化空间布局的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该报告为数智化时代城市空间交互解析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量化方法,为科学规划和高效治理城市空间提供新技术支撑。

董金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大数据时代农业土地利用管控监测模型:面向CSPON耕地保护监测的思考》

  董金玮主任重点介绍了农业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技术体系方法,包括构建基于“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创新算法”的农业土地资源监测技术方法,实现面向多维度的资源监测,并展示了在作物种植面积精细提取、作物种植信息早期识别、大范围农业灌溉遥感制图等方面的实践应用。同时,面向CSPON耕地管控监测的目标,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多方网络协调机制、大数据时代新的农业土地利用管控监测模型的初步思考,为耕地保护监控场景应用提供新路径。

  三、会前会议

  本次专题会前,专业委员会按照2024年工作计划于3月27日召开工作会议,由钟家晖主任委员主持,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会。会上,何正国秘书长报告了专业委员会2023年工作情况及2024年工作计划,钟家晖主任委员报告了2024城市规划新技术专题会筹备情况,最后,全体委员进行了沟通交流。

  四、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何正国秘书长围绕CSPON理论框架与创新、CSPON技术方法与应用、空间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实施、数据治理与智能决策、试点经验分享等方面作了专题总结。他指出,这些成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也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次会议必将进一步推动规划的智慧化和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发展。随着CSPON建设不断深入发展,覆盖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网络逐渐成型,期待CSPON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和治理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