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 规划赋能城市品质蝶变提升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要求,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始终牢记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注重凝聚共识,做以人民为中心的温度规划,坚持不懈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探索创新,聚焦城市未来发展、平台实力提升、产业集聚发展、城绿融合共生、品质精雕细琢、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精准施策,全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发展动力,促进城市高品质发展,让城市规划建设成果为人民所共享,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顶层设计描绘引领未来的城市空间。一是锚定城市的定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面向2035年、2049年的城市发展,白云区明确了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的总体目标,以“国际枢纽门户、山水智慧城区”为发展定位,提出强化“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商贸中心承载区、都市科创智造集聚区”的核心功能。一方面发挥四大世界级枢纽辐射带动作用,全力推动枢纽门户功能提升,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另一方面,擦亮云山珠水的独特生态品牌,推动城乡空间高质量发展,塑造依山傍水宜居宜业的活力智慧城区。二是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紧密对接市“三脉”“三轴”“三核”的空间方略,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和中心城区联系,构建白云区“三轴两带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三轴”(港城一体发展轴、数港融合发展轴和生命健康发展轴)架构城市纵向脉络;以“两带”(双极联动发展带、国际时尚消费带)织密区域横向链接;以“三区”(北部双极联动区、中部综合服务区、南部国际商贸区)强化区域集聚发展。
专项谋划培育协同发展的平台名片。立足大谋划、拓展大空间、打造大平台,以规划服务土地收储、产业招商等,白云新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民营科技园、广州设计之都等重点平台从规划借势、“虹吸效应”愈益彰显。主动谋划广州白云站、广州火车站等四大枢纽周边地区发展新格局,以规划为龙头提升区域发展能级。以白云新城为例,自2004年老机场搬迁后,市、区政府高度重视白云新城片区的发展,围绕“国际交往中心、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总部经济集聚区”的规划定位大力开展规划建设工作。目前白云新城已是广州市重点功能平台及白云区“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点发展平台之一。自从2021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将白云新城地区发展作为区政府27项重点工作之一,紧抓市、区发展战略及重点工作部署,加强重点平台联动发展,组织编制白云新城地区高质量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及当年工作计划,并每年滚动更新,从不同时间维度细化各项工作,提出具体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强化责任分工,从产业建设、公服配套、环境品质等多方面统筹推动白云新城地区高质量发展。
白云新城
精细规划营造产业集聚的强大磁场。一是规划引领龙头项目从选址到落地、从“零”到“N”、遍地开花,例如,近些年来,白云绿地中心、南航大厦、广州无限极广场、白云美湾大厦等相继落成使用,华为广州研发中心、新型储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陆续进驻。二是为推动“制造业立市,产业第一”战略落地见效,统筹布局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从2019年组织开展了白云区工业产业区块划定及新型产业用地(M0)选址,白云区全区共划定工业产业区块91个,总面积80.06平方公里,诞生了广州市首个新型产业用地(M0)选址项目——益云科创中心,该项目位于石湖供应链创新产业园,该产业园是首批被市政府批准的新型产业用地(M0)选址,按照“现代物流+总部办公”定位,设置创新园、物流仓储供应链基地、低碳配套商业服务,统筹采购分销、展示展贸、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与商业服务等多种功能,重点引进物流龙头企业总部落。
益云科创中心效果图(转自广州白云发布),最终以实际发布为准
生态融合探索韧性城市的善治典范。一是在全区层面,白云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先行先试编制《白云区生态廊道专项规划》。规划在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全市生态廊道格局基础上,多维度入手识别生态空间,构建“一片多廊、五核多点”的白云区生态空间格局。规划按照“3不变3提升”的思路从生物多样性以及廊道可实施性角度提出分区分级细化管控要求思路,实现从点状保护到网络维护、从被动管控到分区引导,为全市乃至全省生态廊道构建及精细化管控提供白云经验。二是致力于以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共同缔造、共治共享为抓手,开拓公众参与规划的渠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深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高水平建设绿美广州,建设美丽和谐白云,在《白云区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印发实施的基础上,“盎然珠水‘筝’风飞翔——珠江高质量发展带·白云滨江公众参与”活动成功举行,56组群众(家长和小朋友)走进白云区鸦岗滨江公园,深切关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吸引点和空间短板,成为打造珠江高质量发展带、共同描绘白云滨江和绿美白云美好愿景、大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缩影之一。
“盎然珠水‘筝’风飞翔——珠江高质量发展带·白云滨江公众参与”活动
精致设计塑造打动人心的“城市表情”。一城有一城的命脉和气象,真正高品质的城市空间,不是面目模糊的“其中一个”,而是特色鲜明的“唯一”,拥有自己的脉动心跳和“微表情”,而城市设计已经成为打造这一特色的重要手段。城市设计以场景营城塑空间,从二维平面到立体空间,从建筑小品到成片景观,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将一个混乱无序的空间营造成充满丰富表情和情感的有序空间,铸魂塑形,使富于魅力的场景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前期,以通过开展国际设计竞赛活动为手法,邀请国内外的大师团队对广州设计之都和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等片区开展规划建设技术研究,提出总体城市设计规划方案,编制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以广州设计之都为例,结合开发建设情况开展一期、二期及西扩区(含三期)城市设计优化,对规划定位、建筑形态、公共开放城市空间、综合交通、公共艺术景观等进行规划设计,并通过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对园区的开发建设方案进行详细控制,经过富有特色的前瞻设计把控,力求打造精品工程,让城市表情更加生动、更加温暖动人。同时,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主笔设计地标建筑设计殿堂,引进行业泰斗建设并进驻大师工作室,打造高级别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交流平台。
广州设计之都
以人为本打造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高品质的城市空间都是聚人为本,规划工作始终将人的需求置于核心位置,尤其关注完善各项公共服务配套。一是在开展全区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布点规划时,助力引进广州市铁一中学白云校区、培英中学白云新城校区、广东实验中学云城和永平校区等一批优质示范性学校,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堂、广东画院、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广东人民艺术中心等高等级设施相继落地。今年以来,已完成的控规项目共计落实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197处,保障了东华职业学校、区妇幼保健院等重点公服项目用地。二是在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更新单元详细规划中,让人文创新成为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核心增量”,结合理想社区理念,科学规划“6个1”公配一体化设施,即邻里中心、环卫中心、文体中心、商业中心、医养中心、能源中心等民生保障设施,实现产业、服务、居住等多功能复合利用,构建韧性多功能复合城区。三是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平时用得好,急时用得上”为目标,盘点我区旅游居住设施、医疗应急服务点、城郊大仓基地、市政旅游配套设施及其他“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等各类资源的方位、布点,结合国家、省、市相关用地、资金等政策,综合考虑区国土空间规划、道路体系、人口分布等因素,协同职能部门和镇街,编制广州市白云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布点规划,明确设施空间布局,统筹我区发展和安全,提升城市韧性和应急保障能力。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