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河区分局探索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天河区作为广州第一经济大区、城市客厅,全域面积约136.68平方千米,开发强度高达75%,除去山体、水体、生态红线、绿线等生态限制条件后可集中开发用地约10平方千米,仅占天河区总面积的8%。经初步摸查和评估,天河区低效用地规模27.52平方公里,约占天河区现状建设用地的27%,一方面,超六成低效用地位于天河区重点发展片区内,且近六成位于轨道交通站点800米范围内,再开发的潜力和经济效益可观。另一方面,天河区低效用地地块分布较为零散,但区域和属性上具有明显特征,从区域上看低效用地主要集中在华南快速干线以东地区,占比超过了四分之三;从属性看,低效村庄用地占比最大,接近三成,且主要集中在广园快速路以北。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河区分局(以下简称“天河区分局”)积极响应政策,探索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是开发现状及自然资源禀赋制约下,拓展建设空间、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机遇。
一、加快试点成效,建立并动态更新天河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项目库”
天河区分局目前已梳理形成天河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项目库,并于2024年6月在自然资源部完成备案,项目库包含土地收储类、重点民生及留用地类、低效工业用地盘活类及城中村改造类4大类39个项目,目前正在加快推动项目实施,保障项目享受试点政策红利。
二、分类施策,全面摸查梳理天河区国有企业待开发用地现状并研究开发建议
结合历史审批及现状使用情况,天河区分局全面梳理了天河辖区内国有企业名下待开发用地,并逐个研究分析存在问题、评估开发利用潜力,作为后续土地储备及开发利用后备资源,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合理安排再开发的规模、项目和时序,科学确定再开发利用的方向和强度,形成“一地一策”。
三、摸清底数,吃透政策,持续推进面向2035的低效用地“资源库”摸查并专项研究推进。
一是对天河辖区内低效存量土地开展全域全要素摸查,科学合理识别评价,研判开发潜力,梳理研判后将建成面向2035年的低效用地资源库,奠定低效用地数据基础,构建全区低效用地“一张图”。二是天河区分局深刻领悟政策内涵外延,充分兑现政策红利,强化与上级部门沟通请示衔接,悟通政策要义,针对天河区存在的土地权属情况复杂、存量历史建设用地及历史建筑量大、低效用地再开发成本高等难点、堵点,推动通过土地置换、分类处理存量建设用地及历史建筑、降低开发利用成本、探索综合评价出让或带方案出让等方式,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