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服务专区 > 新闻动态

链接全球 建成高效通达的枢纽之城

文章发布日期:2024-02-18来源:广州日报

白云机场T1、T2航站楼效果图(资料图片)

  枢纽是广州的独特禀赋,交通是广州的显著优势。《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到,当前广州在全国综合交通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向2049,广州将突出更高效的对外链接与更人本的城市交通两大导向,建设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高效畅达的枢纽之城。

  近年来,广州一直都在高水平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征途之上。2049年的广州,将以何种方式,进一步畅通城市血脉?

  接下来,广州将提升枢纽能级与枢纽辐射服务能力,实现高效链接全球、便捷辐射全国、快速直通湾区;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场所为本”营造更具活力的街道空间,“以人为本”构建多层次融合的公共交通网络,实现绿色愉悦出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李妍、黄庆、杨朝露、李天研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妍 通讯员机场宣

  坚持以人为本,促通勤幸福

  春运是2024年2月的关键词之一。在这一个月里,广州有数以千万计的人们出行、回家、返程,铁路、公路、民航、水路交织而成的一张现代交通网,在大地之上勾勒出一场流动的盛宴。人们越发意识到,交通对每一个人,乃至一座城市的重要性。

  在一座城市里,市民会从哪些方面考虑这座城市的友好程度;提到一座城市的交通,市民最关心的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一个会被大概率地提到——通勤。

  近年来,广州按照构建“中心区以地铁为主、公交为辅,外围区以公交地铁接驳组团式出行”的思路,结合推进轨道站点、公交站点TOD开发等工作,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促进轨道线网、公交线网融合发展,基本实现公共交通出行需求的全覆盖。“现在市区里去各种地方都很方便了,自己旁边有什么地铁站,坐几号线,转几趟,都很熟悉了。”一位从小到大生活在广州的老街坊告诉记者,“广州现在到处都有地铁和公交,出行不愁。”

  这种畅达体验,不仅体现在市区内。如今,广州地铁通车里程已经突破650公里,近年来,广州地铁线路不断开辟到南沙、从化、增城等地,辐射范围不断拓宽。其中,广州地铁18号线时速可达每小时160公里,30分钟就能从冼村“飞”到南沙,这恰恰也是建设轨道都市的一个缩影。广州街坊出行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的体验感背后,来自这座城市在大幅提升通勤主导方向上的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公共交通供给,完善城市主要功能区、大型居住组团之间公共交通网络的探索。

  未来的广州,将在提高服务水平,缩短通勤时间方面进一步下功夫,加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依托4号线复线、17号线,实现活力创新轴南北重要节点60分钟互达;规划形成总里程约2000公里的“环+放射”总体网络格局,实现中心城区轨道站点800米人口岗位覆盖率达到85%,工作日平均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同时,结合轨道线网发展,优化常规公交线路设置和发车频率,实现城区公共交通500米范围人口全覆盖;完善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衔接,优化与公交站点衔接的道路步行和非机动车道网络。

  提升枢纽能级,促交通互通

  交通之于广州,除了通勤,亦有更深远的发展意义。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商贸要道,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交流枢纽,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到了现代,广州的枢纽功能更是保持多项全国领先:广州南站是全国乃至亚洲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广州港是中国内贸集装箱第一大港。交通枢纽不仅汇集了人,同时,也推动了资源要素的高速流动,滋润着一座城市的向上发展空间。

  2023年12月31日,白云机场东四西四指廊投运,实现了原本T1、T2两座航站楼的贯通。两座航站楼“牵手”后,形态宛如一艘破浪北行的龙舟,合拢后的白云机场航站楼总面积达到156.10万平方米,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也是2023年,白云机场2023年累计接送旅客突破6300万人次,成为年旅客运输量全国机场“四连冠”。但这座城市对于交通枢纽,还有更大的想象和规划。

  建设通用航空机场,是实现航空强国、推动通用航空发展的战略需要。面向2049,广州将加快推动南沙、从化、黄埔等一批通用机场建设,形成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主、广州第二机场为辅助、通用机场为补充的多机场体系。未来,广州将引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通用航空低空飞行网,实现20分钟直达港澳,30分钟覆盖整个湾区,提供便捷高效的跨区域低空服务。

  既要向空而强,也要向海而兴,并打造陆海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大通道。

  广州将优化整合广州港口功能布局,加快南沙港五期、国际通用码头、国际海铁联运码头以及20万吨级集装箱出海航道建设,开拓欧美等远洋集装箱班轮航线,拓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航运通道。此外,构建“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客内货外、互联互通”铁路枢纽,谋划至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的3条超高速战略性通道,预留高速磁浮、真空管道等新型交通技术的线路通道和枢纽接入空间,实现至周边省会城市1小时,至长三角、成渝地区2小时,至京津冀3小时通达。

  推动深度融合,促城市发展

  如何实现各个要素之间的融合,是建设枢纽之城的关键课题之一。而融合体现在哪里?对有的人而言,融合体现在“一卡通行、一码通行、一票到家”。近期,广州地铁集团全资子公司广东城际公司与广铁集团完成了莞惠、佛肇城际运营交接,并将参考广清城际(清城—花都)、广州东环城际(花都—白云机场北)标准,支持羊城通刷卡乘车,便是融合的体现之一。

  如今,广州以广佛为基石,构建广佛莞都市核,东立门户枢纽,提升东部枢纽能级,加强对东岸城市的影响力,拓展都市圈腹地范围至东莞、惠州;以南沙为战略支点,巩固对中山、珠海的联系,并从广州南端向东与东莞、深圳融合;打造“全向多层立体网”, 形成“湾区1小时交通圈”。值得关注的是,广州也将按照“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理念,依托广州地铁承接珠三角城际运营契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成网和公交化运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

  数读枢纽之城

  提升枢纽能级与枢纽辐射服务能力:至2049年,建成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以及世界级铁路枢纽,实现广州航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4亿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超过600万吨,广州港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4000万标准箱以上。

  加快机场主体与集疏运设施建设:拓展国际航空航线网络,加密与“一带一路”、RCEP成员国家的航线,持续巩固东南亚、南亚、非洲、大洋洲市场优势航线,积极争取欧美市场,开拓洲际航线,形成全球“12小时航空交通圈”。至2035年实现白云国际机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1小时可达、与临近省会城市3小时可达,旅客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310万吨。

  建设国际航运枢纽:至2035年,实现广州港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3600万标准箱,广州航运枢纽竞争力位居全球前列。

  建设世界级铁路枢纽:至2035年,在“五主四辅多节点”的铁路枢纽布局基础上,建成“一心五向”铁路客运枢纽群、“1+2+N” 铁路货运枢纽以及十大对外高铁通道。

  提升市民全流程出行服务品质:至2049年,实现城市交通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中央活力区道路红线内机动化与慢行空间比例达到1:1。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