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服务专区 > 新闻动态

广州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征求意见:建设15条城际铁路

文章发布日期:2024-03-29来源:南方日报

  为加快推动建设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市民出行品质,3月27日,《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进行征询意见公示。

  《规划》指出,到2035年,广州要建成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要将中心城区超过90%居民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内到本世纪中叶,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发挥更广泛、更全面的引领和控制作用,打造高效率畅达的枢纽之城。

7.jpg

1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

  根据《规划》,2035年广州拟建成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打造12312出行交通圈、123快货物流圈。也就是说,广州要1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粤东粤西粤北地区,3小时通达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全球主要城市,快货物流1天送达国内城市,2天送达东南亚主要城市,3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

  《规划》还指出,到2035年,广州要建成绿色人本城市交通系统。30分钟中心城区至东部中心、南沙新区、外围综合新城互达,60分钟市域至大湾区城市互达。中心城区超过90%居民的通勤时间在45分钟内。到本世纪中叶,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发挥更广泛、更全面的引领和控制作用,打造高效率畅达的枢纽之城。

区超过90%居民的通勤时间在45分钟内。到本世纪中叶,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发挥更广泛、更全面的引领和控制作用,打造高效率畅达的枢纽之城。

7.jpg

航空航运:旅客年吞吐量1.2亿人次

  《规划》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航空航运枢纽。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构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广州货运机场为辅,南沙、黄埔、从化等通用机场为补充的多机场体系。规划旅客年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年吞吐量310万吨。同时,加快机场主体与集疏运设施建设,拓展国际航空航线网络,打造全球“12小时航空交通圈”。

  规划广河高铁、广湛高铁、广清永高铁、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广深高铁新通道、广佛环城际、穗莞深城际、广清城际、广花城际、芳白城际、地铁36号线等通道,构建高效便捷的多层次空铁联运系统。

  航运方面,《规划》提出建设国际航运枢纽能级,构建以南沙港区为核心,新沙港区为重点,其他港区为补充的港口体系。加快南沙港五期、国际通用码头、国际海铁联运码头以及20万吨级集装箱出海航道等设施建设,提升港口腹地向内陆延伸。再者,开拓欧美等远洋集装箱班轮航线。规划货物年吞吐量7.5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3600万标箱。

7.jpg

  国际铁路:

  布局形成“一心五向”客运枢纽体系

  《规划》指出,广州将建设四通八达的国际铁路枢纽。首先,优化铁路客运枢纽布局,强化互联互通。构建十大对外高铁通道,链接国内与国际双循环,增强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辐射。优化广州铁路枢纽集群功能分工,提升枢纽效能,布局形成“一心五向”客运枢纽体系,实现多点布局、多站到发、就近乘车。“一心五向”指中心枢纽群和东、南、西、北、东北五个枢纽群。

  其次是优化铁路货运枢纽布局,集约用地。构建“1+2+6”三级普速物流节点网络,包括一级物流基地广州国际港站,二级物流基地增城西、南沙港站,三级物流基地万顷沙、大朗、郭塘、江高镇、太和、军田。

  同时,要远近结合,开展高铁快运。近期利用广州南、广州北、新塘高铁客运站点办理高铁货运。远期规划建设广州南站高铁物流基地、东部中心高铁物流作业基地、广州北站高铁物流作业基地、大朗高铁物流作业基地,开行货运动车组。《规划》还指出,要构建以广州为链接中心的跨境铁路通道,构建“半环+放射”铁路货运通道,半环包括广石、广珠、南沙港铁路,放射指京广、京九、广茂和柳广铁路。

7.jpg

  城际轨道:

  建设全球超级湾区互通网络

  提质增效面向湾区城际铁路网络。构建畅通便捷的城际铁路网络,织密全球超级湾区互通网络,实现“湾区1小时交通圈”。规划布局15条城际铁路线路,包括广珠城际、广佛线、广清城际、穗莞深城际等。规划目标在于时效提升、功能强化和结构优化——实现广州与佛山、东莞中心城区30分钟互达,周边城市1小时互达;支撑广州都市圈与深港、珠澳强强联动,推动广州东进、南拓,提升城市能级,辐射带动佛、莞、清等周边城市发展;逐步发挥轨道在城际间出行主要作用,有效缓解道路压力。

  《规划》要求巩固华南公路主枢纽地位,以“强网”为抓手,构建以“三环十九射”高速公路为骨干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增强面向区域的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其中指出,要推进瓶颈路扩容改造,推进北二环高速、京港澳高速、广深高速等改扩建。谋划新增平行分流通道,新增清花高速北延、增天高速东延。到2035年,广州市域高速公路网里程1500公里。

  《规划》要求建设轨道都市。建设轨道上的广佛都市圈,促进多层次网络融合,支撑各类资源要素在广州集聚扩散,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总体规模约2000公里,形成“环+放射”网络结构,分为三个功能层级,其中的轨道快线A共6条347公里,承担中心城区与外围城区级邻穗城市中心间的高速联系功能,主要服务广州都市圈通勤客流。轨道快线B共12条662公里,承担中心城区内中长距离出行及与外围城区的快速联系功能,主要服务广州市与内出行客流。37条共1004公里的轨道普线,承担中心城区及其连绵发展地区走廊加密,以及外围城区独立成网,主要服务“三核四极”内部出行客流。

  同时,构建安全便捷的步行和非机动车系统。差异化推进步行和非机动车空间完善。推进道路“以人为本”的空间塑造,提升步行和非机动车通行空间,实现中央活力区道路红线内机动化与慢行空间比例达到1∶1。新建次支道路,疏通城市主次干道之间的“毛细血管”微循环。

  《规划》要求打造贯通山水城田海健康休闲骑行道。以专用自行车道为主线,以山水林田湖海要素为基地,统筹碧道、绿道、乡村风貌带等慢行系统,推动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

  打造以静制动的停车交通系统。盘活低效空间合理增设停车设施,深化停车分区差异化政策,引导车辆合理使用。优化停车设施供给结构,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7.jpg

面向更前瞻的交通技术革新

  规划》提出,未来首先要大力发展低空交通,布局打造“天空之城”。具体包括,提前谋划低空空域资源使用,研究低空应用场景特征及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影响,完善低空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及规划要求。

  推动自动驾驶应用上新台阶。推动自动驾驶全面应用,助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研究自动驾驶对道路断面、停车场等城市空间资源变革性影响,优化城市道路网络。

  构建“地铁+智慧”的地下物流系统。依托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科学组织地铁货运;做好地铁货运站场、驿站和专用的配送中心的布局规划;推动地下物流高效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

  《规划》还要求推进交通新技术赋能城市韧性。在存量空间中通过精准更新、协同共治等手段,不断推进交通新业态、新技术的应用,构建未来交通服务模式,推动韧性城市建设。

8.jpg

  南方+记者 刘珊

  通讯员 穗规资宣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