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住宅占比近17%!广州2024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出炉
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广州市2024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下称《供应计划》),全市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总量为3019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501公顷,占计划总量的17%。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花都区、增城区为试点,广州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01
花都、增城试点
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纳入供地计划
根据《供应计划》,住宅用地供应计划595公顷,占计划总量的20%。其中,商品住宅用地501公顷,占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的84%,占计划总量的17%;非商品住宅用地94公顷,占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的16%,占计划总量的3%。
此外,商服用地供应计划为176公顷,占计划总量的6%。工矿仓储用地供应计划为1300公顷,占计划总量的43%。
其他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供应计划为948公顷,占计划总量的31%。
从空间布局看,11个区计划供应用地量和占全市比例分别为:南沙区682公顷,占23%;黄埔区508公顷,占17%;白云区504公顷,占17%;增城区444公顷,占15%;花都区284公顷,占9%;天河区187公顷,占6%;从化区178公顷,占6%;番禺区148公顷,占5%;荔湾区61公顷,占2%;海珠区18公顷,占1%;越秀区6公顷,占0.2%。
根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2024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和发布的通知》要求,以花都区、增城区为试点,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形成年度城乡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并建立三年滚动计划。
2024-2026年,花都区计划供应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813公顷,包括国有建设用地795公顷,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18公顷。其中,2024年计划供应288公顷,2025年计划供应250公顷,2026年计划供应275公顷,年均供应271公顷。2024年计划供应规模中,国有建设用地284公顷,占年度计划的99%;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4公顷,占年度计划的1%。
2024-2026年,增城区计划供应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1272公顷,包括国有建设用地1266公顷,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6公顷。其中,2024年计划供应448公顷,2025年计划供应424公顷,2026年计划供应400公顷,年均供应424公顷。2024年计划供应规模中,国有建设用地444公顷,占年度计划的99%;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4公顷,占年度计划的1%。
02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保障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用地
土地资源是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供应计划》呈现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保障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用地需求。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定位,以抓好《南沙方案》落地落实为战略引领,土地供应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用地倾斜,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根据《供应计划》,优先保障中心区域、近郊热点区域优质地块、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着重安排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南沙明珠湾起步区、白云新城等重点区域用地供应,合理安排产居用地供给,促进职住平衡。
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量子科技、纳米科技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用地供应,着重安排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沙保税港加工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空港经济区等区域工业用地供应。满足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珠吉院区)、南沙全民文化综合体、南沙区危险化学品综合应急救援基地等一批项目的用地需求,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社会事业项目的用地供应。
此外,优化实体经济空间载体,精准引导产业用地供应。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强化制造业用地保障,降低制造业用地成本,着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精准对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求,持续组织小面积工业用地供应,加大新型产业用地供给保障力度。
聚焦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产业平台、工业产业区块或重点产业项目,推行工业用地做地,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
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模式,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推行“标准地”供应,建立“标准地”控制指标体系,具体宗地的供地方案中纳入控制指标。
加大厂房供给,推动“工业上楼”,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支持建设只租不售的产业保障房。持续盘活工业园区“边角料”地块,鼓励对工业园区边角地、夹心地等分散低效的用地整合利用,与供应小面积工业用地有机结合,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优化商服用地供应,重点聚焦中央活力区、核心商务区、城市副中心、白鹅潭、金融城、长隆—万博、广州塔—琶洲重点商圈等地区,分类精准供应商服用地,支撑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03
盘活低效存量用地
做好乡村振兴用地保障
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全面落实一城一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
合理确定住宅用地供应规模、时序和结构,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市场预期,重点引导住宅用地向中心城区、产业用地集中区域以及轨道交通沿线倾斜;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通过商品住宅用地公开出让配建等多渠道筹集政策性住房,土地集中出让配建政策性住房不少于10%;探索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公正配售和封闭管理机制,加快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重点功能片区、产业集聚区等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适合配建区域的配建比例,提高住房保障水平、优化空间布局。
大力盘活利用低效存量用地,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聚焦盘活利用存量用地,推动各类低效用地再开发,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优先供应批而未供用地和闲置土地,以土地供应提质增效促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做好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支持,保障中以农业项目、优百特项目等现代农业项目用地,支持点状建设用地供应、留用地兑现落地与乡村振兴项目有机结合。
积极推进增城、花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试点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将广州东部优质农产品供应链中心项目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纳入供应计划,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为工业、商业、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不同用途。
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拆、改、兴”并举,科学有序推进聚龙湾片区启动区、南洋电器厂项目等城市更新土地供应,推动价值空间释放,持续推动广州在高水平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