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服务专区 > 新闻动态

广州用心用情写好民生答卷,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老旧住宅加装电梯超1.4万台 惠及100多万人

文章发布日期:2024-05-19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记者 周甫琦

  “从多宝桥望去,绿树疏朗清翠,周边建筑古色古香,令人心情舒畅。”在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路居住了半辈子的黄叔说,社区经过改造后,环境更舒适了,幸福感也更强了。

  学校里,可拉伸午休床、可躺休课桌椅和午休垫各就各位,让学生实现午休“躺睡自由”;小区内,老旧住宅新加装崭新电梯,长者小孩尽享出行便利;城市里,蓝天白云飘逸、空气清新自然,“广州蓝”已成为市民生活的日常背景。

  一个个真实的画面,一串串跃动的数字,见证着广州正成为劳动者、建设者、创造者的幸福家园。

  在校午休托管中小学生

  “平躺睡”比率达99.6%

  午休铃声响起,午饭后的学生陆续打开课桌下的折叠床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躺下,戴上眼罩,盖好毯子——平日热闹的课室,很快就变得宁静起来。

  作为2023年新落成的学校,白云区培英中学附属第二小学配备了人性化的午休折叠床,为学生提供更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建校之始,我们就把‘学生午休如何睡’当重点工作来抓,并最终定下方案,在教室配置有折叠床的桌椅,这样既节省了空间,也提高了效率。”学校副校长周晓旺说,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发育成长关键阶段,午休“平躺睡”既有助于孩子发育成长,也能更好保证睡眠质量,让他们下午继续精神抖擞地上课。

  新建学校可以提前做好空间规划实现午休“平躺睡”,老城区里不少学校也为在校午休学生“平躺睡”而绞尽脑汁。

  荔湾区芳村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由于教室空间有限,最多只能摆下20张折叠床,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午休“平躺睡”的需求。校长余敏介绍,学校在教育局的帮助下,在一、二年级的教室里安装了两排午休床柜,从里面拉出一个折叠垫平铺在地上就变成了午休床,让所有学生都实现了“平躺睡”。

  一张床虽小,一段午休时光虽短暂,却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近年来,如何提升学生在校午休质量,成为是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此,广州市财政一次性补助各区课后托管舒适午休专项经费1.38亿元,研制舒适午休设施设备配置指引,指导各区、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推进。

  天河区奥体东小学给每个班级都对应安排了一间午休室、黄埔区内学校逐步装上“平躺睡”桌椅……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广州在校午休托管中小学生“平躺睡”比率达99.6%。

  累计发放补贴3.7亿元

  助老旧住宅加装电梯

  “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年纪大了膝盖不好使了,每次出门都要在楼梯上休息。如今加装了电梯,出门方便多了。”家住黄埔区广冶小区的居民王茂枢说。

  作为黄埔区成片连片加装电梯试点,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广冶小区在惠民政策驱动下,目前12栋旧楼已加装电梯11部,惠及400多名老人。

  “单独报建环节多,大家对业务不熟悉,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再来,很不容易。”广冶菠船社区党委书记甘少芬说,统一制定连片加装电梯方案,简化了小区居民申报加装电梯的流程。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连片加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居民报装电梯的便利度,统一规划小区内电梯的加装位置,破解加装电梯审批低效难题,让群众“办事少跑腿”。

  电梯加装要平衡不同居民群体的利益,考验的是基层治理能力。

  走进越秀区黄花岗街水荫路34号大院,42台电梯井然有序地运行。大榕树下,不少居民正在纳凉聊天。

  这样和睦的画面,几年前“难以想象”。对于围绕加装电梯在居民间进行调解的情景,水荫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高兰历历在目:“看似是加装电梯的事,说着说着就开始扯起往日矛盾。”

  为此,街道搭建起党群议事平台,将老旧楼加装电梯工作纳入社区“党建+民生”项目,动员社区在职党员、“党员楼长”、退休党员等组建加装电梯志愿者服务队,并发挥社区法律顾问的作用,以法治手段来协调化解矛盾,推动民生工程顺利落地。

  为降低居民承担加装电梯和补偿低层业主的成本,广州还探索基层单位加梯激励机制,明确“财政补贴+以奖代补”的财政扶持政策,如荔湾、越秀、天河等区都出台了“一梯10万元”的补助方案,目前已累计发放补贴3.7亿元,减轻了群众负担。

  如今,广州市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2023年,完成老旧住宅加装电梯1668台,全市累计审批老旧住宅加装电梯超1.6万台,建成投入使用超1.4万台,惠及居民100多万人,审批数和建成数在全国均排名第一。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达17.3平方米

  每天清晨6时半许,家住海珠区祈乐苑的陈伯就会出门晨运。从小区的后门出来,陈伯有多个选择:往左走5—6分钟,就可到晓港公园;往右走大概10分钟就能到珠江边,可沿着江边绿道慢跑锻炼……

  距离陈伯家5公里之外的广州塔上,安置在488米高空的铁屋子里,“传”来空气的信息,全国最高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梯度站就在塔上。

  近年来,每到岁末年初,“小蛮腰”都会向市民报告一个消息:“广州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这个消息对一个GDP突破3万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800万的城市来说,尤为不易。

  2023年,广州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6项大气污染物指标全面达标,PM2.5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继续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90.4%,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2023年里,每10天广州就有9天的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实现蓝天常在、空气常新。

  绿色是广州山城河海的纽带,连接高楼大厦、自然山水、公园景区。在天河CBD,滨江缓跑径将云山珠水与“亿元楼”串联,远看高楼林立,近听江水潺潺,展现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环境。

  尽管是寸土寸金的超大城市,但广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广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3平方米,累计建成各类公园共1426个,绿道3874公里。

  在广州中轴线上的花城广场,素馨花、木棉花、紫荆花、绣球花等构成了别具特色的风情景观,让不少游客颇为惊讶,但对广州市民来说,推窗见绿、开门见园,身居闹市仍有林泉之乐,这似乎已不知不觉融入了生活中。

  随着广州率先推动城园融合建设,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代表,全市大大小小的花园、公园等绿色空间编织成网、串珠成链,共同组成市民身边的“全域性植物公园”,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自然课堂,让生态文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