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服务专区 > 新闻动态

两洋南拓:融湾向海筑新核|解读广州2049城市发展战略

文章发布日期:2024-02-06来源:南方日报

  广州南拓,没有犹疑。

  在《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下称《广州2049》)中,明确提出了“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的空间发展方针。对比20多年前提出的“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八字方针,广州对“南拓”的重视和决心始终未变。

  

  狮子洋畔,番禺与南沙联手,支撑广州南沙面海向湾;融合聚力,活力创新轴使东部城区“新广州”联动南部城区“未来广州”,挺起南拓脊梁;竞逐湾区,狮子洋与伶仃洋联动发展,两洋联动经略海洋向世界。

  两洋南拓,广州融湾向海筑新核。

  

  

  向海,双区聚力

  在广州的视域内,南拓,是番禺南沙的再同行。

  《广州2049》提出,延续南拓战略方向,汇聚狮子洋和伶仃洋两岸战略资源,推动两洋沿岸的番禺与南沙聚力联动,承载粤港澳全面合作与对外开放功能。

  两洋南拓,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的作用。

  南沙通过深中通道、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等高速公路及多条衔接轨道更多地深入到伶仃洋,番禺则通过莲花山通道、佛莞城际打造莲花湾区,使广州与大湾区的主体“黄金内湾”更为融合。规划和建设中的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将大大提升广州主城区对大湾区的辐射力。

  

  番禺与南沙的合作早有谋划。

  2019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提出,要全方位推进广佛同城的广度与深度,共建全国同城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规划建设荔湾—南海—白云、花都—三水、番禺—顺德—南沙三大同城化地区。在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大家庭中,番禺和南沙首度“同框”。

  2021年4月,番禺区与南沙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缔结长期友好、合作互助的战略合作关系。彼时双方提出把握“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机遇,携手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同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协调推进地铁18号线、22号线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加大沙湾水道饮用水源保护、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合作,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医疗高地,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根据相关规划,未来地铁18号线将与22号线贯通运营,届时从万顷沙枢纽开出的列车,既有开往广州东站的18号线,也有去往广州南站的22号线。也就是说,未来南沙街坊在万顷沙乘坐地铁即可直达广州南站。

  番禺有人才,南沙有平台。汇聚了12所高等学府的广州大学城,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学城,前者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智创岛,后者已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两者联动,融合创新资源,将带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广州2049》提出联动莲花湾、庆盛、海鸥岛地区,战略性建设狮子洋增长极,为南拓提供坚实“中继”支撑。近20年前从番禺分离出的南沙,在城市竞合新赛道中,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再度与番禺携手。

  聚焦南沙,在“南拓”成为广州城市发展长期坚持的战略背景下,置于整座城市格局中,南沙作为最南一极,地位更为清晰——带动广州南拓,实现外联内通、走向“深蓝”的核心支点。

  坐落伶仃洋畔,南沙引领着地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南沙正发挥开放门户的引领作用,联动东莞、深圳、中山环伶仃洋战略板块与重大交通枢纽,承载国际制造、航运、贸易功能。

  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南沙强化大湾区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对标最优政策,打造制度性开放高地,建设未来国际自由港。谋划建设南沙自由贸易岛,加快国际航运、贸易、金融、法律、消费、人才等政策先行先试。拓展国际交往职能,高标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交往中心。

  而两洋协同,更使南沙向内拥有了陆上广州的后盾。在南沙成为广州的“未来发展核”时,番禺将成为链接广州城区与南沙新区两“核”的重要枢纽。

  当下的南沙,也正在探索加快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推动环内湾区域率先实现一体化。这里,不仅是环珠江口100公里的几何位置中心、广州的珠江入海口,也是广州建设高水平开放门户的重要载体。

  从黄埔大桥、南沙大桥,到狮子洋通道、虎门大桥,再到出海口附近的深中通道,以及规划中的伶仃洋通道,大通道正通过缝合珠江口构建世界级交通枢纽。

  未来,南沙将持续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将使珠江口东西两岸之间的产业联系更紧密。广州将依托南沙,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面向世界。

  

  变轴,活力涌全城

  大门南开,一个个功能空间相继崛起。

  《广州2049》指出,链接“新广州”与“未来广州”建设活力创新轴,一轴横贯南北,串联起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天河智慧城、广州大学城等关键节点,与老中轴、新中轴融合互动。

  从地理位置上看,广州向珠江东岸延伸为穗深港科创走廊、向西岸延伸则为穗珠澳科创走廊,广州,正是“人”字形科创走廊的起笔之处,也是融汇之处。

  广州活力创新轴“北极点”,知识城是未来知识经济发源地;视线南移,广州科学城是产业应用转化场;南沙科学城的目标是大湾区科技创新策源地。

  “资深”的广州科学城,已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的重要节点,企业密布,拥有华南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已然是广州版的“中关村”。

  立足于走廊顶点,将带动产业上下游的集聚,增强科创成果协同转化,持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龙头和带动作用。

  “年轻”的南沙科学城,凭借自身先天的区位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将进一步强化广深“双城联动”,与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联动协同发展,进一步打造粤港澳创新合作生态,实现价值共创、利益共享。

  继续南拓,未来,以南沙科学城为核,将形成广州协同创新圈、粤港澳合作创新圈、全球合作创新圈“一核三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合作创新网络。坐落于双廊交会处的南沙科学城,将打通从广州内陆走向海洋的“最后一公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高端要素和科创资源,实现更充分的融合与更自由的流动。

  

  此外,在广州的活力创新轴线上,还分布着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大学城等平台。广州锚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愈加清晰。

  一直以来,广州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为主轴,优化“三城一区十三节点”空间布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南沙科学城,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等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方案,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科创企业超过20万家。

  

  聚焦活力创新轴的建设重点,北段有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东部中心天河智慧城等重要平台,以知识转化为导向,重点推动科技研发—智能制造联动发展。

  中段有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大学城、国际科技创新城、莲花湾地区,以知识策源为导向,重点强化服务—科研转化深度融合。

  南段则是南沙庆盛、黄阁、南沙科学城龙穴岛及万顷沙发展区域,以前沿合作为导向,共建前沿科技与基础研发开放合作枢纽。

  一轴串联,支撑起广州的创新与活力。

  

  

  入湾,看双洋入海

  千百年来,虽然海岸线逐渐外拓,但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从未停止逐梦海洋的步伐。

  202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

  “黄金内湾”正是从狮子洋所在的莲花湾作为极点,延伸到伶仃洋,沿着珠江口岸向东南形成了100公里的内湾,内湾两侧,既布局广佛莞发展轴,又有广珠澳科创走廊,广深联动前沿,又有南沙作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战略平台,大湾区城市融合进一步具象化。

  这将是珠江口两岸地区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也是广东纵深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对于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来说,都是锦上添花的叠加利好。

  从空中俯瞰,东江北岸的东部枢纽,面对着珠江入海口——狮子洋。这片狭长的水域,连接着伶仃洋,自北向南达南沙港,是引江入海的关键节点。

  狮子洋西岸,自古为广州出海门户,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广州2049》鲜明提出一个崭新的广州增长极——“狮子洋增长极”,描绘了新时代狮子洋西岸发展蓝图。

  “狮子洋增长极”包括莲花湾在内的番禺东南部地区和庆盛枢纽片区等重点平台,身处黄金内湾的中心,这里既是广州“两洋南拓”新空间方针、建设活力创新轴的关键节点,又是联通狮子洋两岸的关键枢纽。

  聚焦产业,以狮子洋为极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在周围展开——

  依托莲花湾地区,集聚供应链企业创新研发中心、供应链人才中心等设施,培育吸引供应链链主企业,强化资源配置能力,助力广州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

  依托庆盛枢纽片区,以港科大(广州)等为依托,促进产学研合作转化,建设面向粤港澳合作的创新平台,重点培育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粤港澳大湾区拥抱“黄金内湾”的新态势下,狮子洋增长极亟待承担起引领壮大环狮子洋地区、挺起内湾中脊的战略使命。

  由狮子洋处连接珠江两岸,广州将与东莞、佛山的协同效应更为紧密,在大湾区城市群中充分融合;加快莲花山通道等系列跨江通道的建设,缝合狮子洋两岸的穗莞地区,推动广州南部和东莞西部的地理区位发生结构性变化,支撑广佛莞共同构筑起新的东西联动走廊。

  随着穗莞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狮子洋增长极将成为狮子洋两岸联通发展的关键枢纽,链接起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东莞水乡地区和中心城区等多个功能板块,成为引领新一阶段穗莞合作的前沿阵地。

  一座座跨江跨海通道,正在将珠江口“天堑”变为通途。自此,东西融会、南北通达,由“黄金内湾”缝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跳出广州谋划广州,两洋南拓,大江入海。

  南方+记者 王一晴 钟晓宇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