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众参与情况说明
2023年1月4日至2023年2月3日期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意见。截止公示结束,共收集意见27条(其中5条意见内容重复,不再作公示)。经认真研究论证,现就收到的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如下:
序号 | 提出人 | 具体意见 | 采纳情况说明 |
1. | 晋察冀人 | 一,关于历史城区范围问题。“历史城区研究范围”不是一个法定概念,广州历史城区范围再坚持东面以大东门和东濠涌为界不妥,东山是近代史的城市建设中一个里程碑,应列入历史城区范围。 建议历史城区东至梅花东路,即当年国共英烈和众多历史人物活动和生活的新河浦、梅花村和农林上路片区为止,东北面沿着先烈路划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公园,甚至包括十九路军陵园,应划尽划。 | 已考虑。东山片区作为名城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规划拟加强对东山片区的研究。通过梳理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历史河湖水系、重要建筑群等重要资源,明确实施重点保护的范围及边界,做到科学保护、精准保护。 |
2. | 晋察冀人 | 二,建议处理好与以往已批准实施规划项目的关系。将广州市多年实施的各有关保护规划项目行之有效的要求和标准纳入本规划。 始于唐代被称为阅武堂、演武场、东较场的省体育场是近代史中无数革命英烈和历史人物风云际会的经典场所、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流和中国最早放飞体育梦想的竞技舞台。1984年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就对省体育场和拟建英雄广场规划提出了具体的空间控制要求;2001年编制了英雄广场规划并经市规委会和市政府通过。建议将省体育场东西两侧建控要求应纳入名城保护规划文本。 四个人工湖——麓湖、东山湖、流花湖和荔湾湖是共产党和广大群众同甘共苦奋斗的结晶,“东湖春晓”曾是著名的羊城八景之一,广州的城市规划一直都对其周边地区进行控高管理的具体要求。建议加强对四个人工湖尤其是东山湖周边的景观风貌保护和建筑高度管控。 | 已考虑。本次规划拟加强省体育场周边范围管控要求的研究。对于位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麓湖,位于东山片区并毗邻新河浦历史街区的东山湖,位于历史城区的流花湖,位于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的荔湾湖,规划文本均提出周边景观风貌和高度控制管控要求。 |
3. | 晋察冀人 | 三,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的图文表述应统一规范。建议规范6.2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保护措施的图文表述,核心保护范围、建控范围、环境协调和历史城区等法定区域的具体界限、建筑保护要求、高度控制要求、建筑立面要求、活化利用要求等内容应统一纳入条文。分类规范表述。 | 采纳。规划成果进一步优化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保护措施表述,明确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及相关保护管控要求和活化利用引导内容。 |
4. | 晋察冀人 | 四,关于重要景观视廊的保护。“视廊”的意思是指视线所及形成的空间廊道。目前视廊景观控制线在规划管理中落实难度大,概念、要求模糊。建议明确文本所列十一个景观视廊控制范围,如景观视廊宽度、视角。如果是串联历史景点之间形成慢行景区,则宜称历史景观通廊。 | 部分采纳。规划完善对视廊和通廊的研究,在规划成果中分类明确景观视廊的范围等要求,研究增加“历史景观通廊”等保护内容。 |
5. | 晋察冀人 | 五,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发展专章”的建议。 第6.2保护措施内容过于简练、笼统。应针对这些年旧城微改造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对策,加强规划导控。一些跨部门的问题,市政府要统筹推进抓落实。 因建筑材料政策缘故,青砖红砖已无生产,工艺亦将失传。 造成历史城区古街巷一些亟需修复和复建的传统建筑无法按规划复原。而传统工艺生产的条石也难以寻觅,造成历史城区和古镇古村一些古街巷无法复原。 市政府应借鉴外省外地经验,多部门联动,实事求是地制定传统建材供应政策。允许并扶持开设有规模控制有传统工艺生产的砖厂、建材厂和有监控的供应渠道。 | 已考虑。规划会进一步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与风貌区完善保护措施。 |
6. | 晋察冀人 | 六,须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规划7.2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要求内容要有针对性,有底线。建议健全旧村旧改监督调控机制,如宗祠、古庙、古树、条石街不能迁拆归拼;宗祠、古庙周边民房修建要退让;古村建筑高度层数要有限制;建筑式样要有指引。 | 部分采纳。已在规划文本中增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要求。具体建筑相关修缮与保护工作,已出台各类修缮指引和促进活化利用文件进行落实。 |
7. | 渔夫 | 石围塘车站的现状十分的担忧,单纯的货运业务已经逐渐的消耗着百年老车站荣光,迫切的需要统一的规划,鉴于目前货运基本集中在晚上,在可以保留货运业务,整体货运功能可以引入云仓的管理模式,整个区域货运做统一管理,另外原有车站可以联动原有的广三铁路开发铁路主题的规划,例如开启广三观光线,线路直接引用原有的广三铁路,打造广三线百年车站之旅,石围塘车站原有站台作为观光线起点,周围辐射开发相关的百年车站历史主题旅游,引入有规划的地摊经济,联动原石围塘码头,打造旅游休闲一体的老城区文化旅游区。 | 部分采纳。规划已增加对广三铁路的研究,并在文本中提出保护与近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广九铁路、广三铁路和粤汉铁路等历史铁路,保护石围塘站场建筑,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的规划要求。 |
8. | zhuozx | 东山是近代史的城市建设中一个里程碑,应该列入。 | 采纳。东山片区作为名城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规划拟加强对东山片区的研究。 |
9. | 杨华辉 | 民国时期的建筑是构成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建筑遗产,建议考虑把全广州民国时期的建筑纳入“预保护建筑”(预登记保护建筑)名单。目前只有小部分纳入文物、历史建筑与传统风貌建筑,也有部分存在于历史文化街区里,但大部分未确立法定保护对象的身份。随着历史的进一步挖掘,这些建筑的价值会不断提升的,建议深挖历史,通过比对旧档案与旧照片,就可以识别出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 | 部分采纳。目前我市已建立预先保护制度明确对于经调查评估具有保护价值的建构筑物纳入保护,规划文本中明确结合调查评估结果,适时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进行动态增补。 |
10. | 杨华辉 | 目前广州很多有价值的民国建筑都未纳入保护范围,我曾推荐过东山最早的带百叶窗的灰砂砖建筑:关园——关约翰医师的私人医院,这是东山地方罕见,且保留完好的建筑之一,对于研究东山历史有重要的地标作用。可惜,文物、历史建筑,甚至连传统风貌建筑都评不上。如关园一般,有建筑价值,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有没纳入的建筑遗产比比皆是。 | 已考虑。规划明确提出结合普查工作,组织专家评审明确具有价值的对象予以保护并公布名录。 |
11. | tl | 建议对建筑进行分级分类,建造数字模型,抽取重点建筑保留,并做好公众解释。 建议模拟广州建筑发展变化历程,数字化后作为教育内容面向社会开放,让更多人了解岭南建筑的变化历程,做好公众教育合文化特色展示。 | 采纳。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历史建筑三维扫描测绘工作,加强“数字名城”信息平台建设与公共推广,建立广州市历史建筑数字化展示系统。运用数字媒体、移动互联等科技手段,做好公众教育合文化特色展示。 |
12. | tl | 建议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分类建立串联街区的步行路径,既要重视建筑单体的保育,更要通过步行路径将单体建筑遗产串联起来。 | 采纳。规划提出构建实施 “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串联一批集中反映广州历史底蕴与文化特色,展现广州传统风貌的建筑、街道、街区,结合路径标识、公共空间改造、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等工作,结合不同片区的历史文化特征,打造多个主题的步径系统,讲好广州故事,体验岭南风情。 |
13. | tl | 非遗文化不仅要展示,更要融入日常生活中。建议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将非遗文化融入到文化符号的呈现,比如街区的整体logo创设中。 | 采纳。规划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章节,并提出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加强非遗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的结合、促进非遗与文教商旅结合、分类推进非遗产业化发展等规划设想,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市民生活。 |
14. | shironeko | 建议将花县旧县城(花城村)、增城县城(荔城)增设为历史风貌区,完善广州与增江、花山间的文化脉络。 | 采纳。规划提出“着力挖掘了以花县、增城、从化等历史县城的保护价值”,并搭建历史风貌区动态增补机制。后续将加强对花县旧县城(花城村)、增城县城(荔城)的价值的研究和挖掘,考虑推荐纳入历史风貌区。 |
15. | shironeko | 增加并保障历史名城保护全流程中的公众参与。 | 采纳。已采用公众访谈调研、专家座谈咨询、社会问卷调查、网上意见征集等多种方式,充分征询公众、业主、专家等社会意见,并增加“公众参与报告”作为本次规划成果之一。 |
16. | shironeko | 推进众多文化遗产的开放(比如中山大学等高校),让文化遗产的价值回馈公众,增强公众文化与保护意识教育。 | 采纳。规划明确提出加大文物、等历史文化资源开放力度,利用具备条件的文物建筑作为博物馆、陈列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建筑类型的红色革命史迹应作为陈列馆、纪念馆向公众开放,或开辟专门的区域进行必要的陈列展示并向公众开放。 |
17. | kuroneko | 建议加强历史文化街区路上建筑物的风貌控制,加强每日巡查,及时制止对民国建筑外立面影响的建设;增强内巷的风貌管制,减少瓷砖外立面装修对风貌的影响。加强保护骑楼街等街道的历史原貌保护,希望各骑楼街区能够除掉各种时期穿衣戴帽增加的各种涂料和装饰,认真考据并恢复原有外立面,还原正确色彩。建议引导历史街区内新建、改建建筑的风貌,不应盲目遵循“广州地方特色”,使新建、改建建筑与具体街区的特点与环境相融合。 | 已考虑。本次规划明确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提出分类保护整治要求,并对各片街区分别提出价值特色和建设管控基本要求,展现街区独特风貌。 |
18. | kuroneko | 建议增加德政北-豪贤路、文明路、大新路-大德路三处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一德路-圣心大教堂历史文化街区;增加保护石亭巷、左新巷、南华园片区。 | 部分采纳。下一步将研究德政北-豪贤路、文明路、大新路-大德路、一德路-圣心大教堂等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情况,进一步研究挖掘该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充分征求专家、业主、社会意见,适时动态增补保护对象,完善保护范围。 |
19. | kuroneko | 建议将原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原中山大学石牌校区(今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华南农业大学)设为历史风貌区,并推动这两处大学旧址建筑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已考虑。下一步将会同文物主管部门进一步研究该三处高校历史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充分征求高校、专家、社会意见,动态增补保护对象。 |
20. | kuroneko | 建议将华南植物园作为历史风貌区,保护好各公园中的60-70年代的以郑祖良、莫伯治等岭南建筑学派设计的园林小品建筑。 | 已考虑。下一步将会同林业园林主管部门进行研究,挖掘国家华南植物园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充分征求专家、业主、社会意见,适时动态增补保护对象。 |
21. | 实猫 | 建议扩大传统风貌建筑的覆盖面,历史城区及各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区内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也应纳入传统风貌建筑保护。 | 采纳。规划明确提出保护对象根据普查、公布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及时补充完善。目前市内各区结合传统风貌建筑线索的评估核查情况分批次公布各区传统风貌建筑名单。 |
22. | 实猫 | 适时开展文化遗产(传统风貌建筑)普查,以查漏补缺。 | 采纳。规划明确建立动态增补机制,根据普查、公布情况对传统风貌建筑进行动态调整,及时补充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