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诗中画意,一起探寻汤显祖的广州印象空间

来源:名城保护处 发布时间:2024-05-22 14:48:27 访问量:-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近年来,我局加大力度开展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价值研究与规划工作,通过对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多层次、多方位、持续性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历史名人的研究与阐释,从“人-空间-时间”的多维层次,深度挖掘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价值和所对应的价值载体空间,凸显了广州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与人文韵味,也能更生动的讲述广州故事、中国故事。

  《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

  一篇篇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剧本都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在岁月的长河中,汤显祖与广州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曾驻足广州,得山水形胜以及风俗人情之助,诗兴大发、至情至性

  广州的繁华与活力,给汤显祖的戏曲创作带来丰富的灵感

  这些作品显示了汤显祖的才情与情感,也见证了广州的商贸繁华与变迁

  一、汤显祖在广东的游历

  汤显祖,明代文学巨匠,一生才华横溢,创作颇丰。他以其卓越的戏剧作品和深邃的诗词,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岭南文化与汤显祖的创作生涯紧密相连,在岭南地区创作诗歌一百多首,展示了汤显祖贬谪岭南时期的心路历程。

  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因被贬入粤,汤显祖九月初从家乡江西临川出发,由南安府大庾岭入粤,经南雄梅岭、始兴、仁化、曲江、韶关、乳源、英德、翁源、连州、三水等地进入广州;从广州南海神庙,经番禺、增城、东莞等到博罗罗浮山;从广州去澳门,经恩平、阳江、阳春到徐闻、硇洲岛等,其行踪基本囊括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众多文化景观。

  岭南的游历,为汤显祖日后的戏曲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黎羌的《汤显祖牡丹亭与澳门宗教文艺》揭示了《牡丹亭》与澳门宗教文艺之间的微妙联系,展现了汤显祖作品在澳门文化中的地位;邹白振的《汤显祖岭海诗文论略》则专注于岭海地区,详细论述了汤显祖诗文的地域特色和艺术成就;周育德的《汤显祖的贬谪之旅与戏曲创作》从汤显祖的贬谪经历出发,探讨了岭南时期对其戏曲创作的影响;邹自振的《汤显祖综论》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综合的视角,对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创作进行了评述和总结。这些著作文章都论述了岭南游历对汤显祖创作的重要作用,岭南游历不仅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影响了其作品的风格与内涵,还使汤显祖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邃的思想深度。

  二、汤显祖对广州商贸的关注

  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十月份,汤显祖在广州待了二十多天[1]在此期间,吟诗数首,包括对广州名胜的感悟、对友人的送别,其中以对繁盛商贸的感叹之情至盛。

  汤显祖与广东商贸文化渊源颇深。明代重农抑商,加上倭寇影响,大部分时期几乎只有广州这一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获得“一口通商”的特殊待遇,前往广东贸易经商当时则被称为“走广”或“走粤”。汤显祖的故乡临川,处于当时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江南和外贸中心岭南之间——重要的“走广”通道上,因而有着浓厚的重商和“走广”传统。故到达广州后,汤显祖十分注重商贸文化,其对广州商贸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受,为后人所传颂。

  汤显祖对广州商贸的关注和评价,贯穿在他的各种作品中。在他早期的诗歌《送人之广州成亲》中也有反映:“送子灵槎海,瑶台彩日高。春年蝴蝶树,夜月鸳鸯桃。少和歌堂曲,还看大食刀。他乡奏龙笛,溪水自滔滔。”出游广州之后,汤显祖也着意观察洋商夷舶、外国商人。在《宿浴日亭因出小浪望海》(嶴舶自吞吐,楼橹成烟墟。飞金出荧火,明珠落鲸鱼。吾生非买胡,万里握灵糈)《南海江》(时时番鬼笑,色色海人眠。舶上兼灵药,吾生倘自全)等诗中对夷商洋舶、贾胡形象进行了细致描绘,体现了汤显祖对于商贸文化的关注。

  三、《广城二首录一》创作背景与历史分析

  汤显祖撰写的《广城二首录一》描绘了广州商贸盛景。据相关研究,万历十九年(1591年)十月小雪前后,汤显祖抵达广州城[1],写下堪称表现广州的最佳诗篇。此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广州商贸洋商夷舶及各省商人客船云集的繁华盛景,既描绘了珠江两岸万户人家聚居的盛景,也记录了海港停泊处千艘商船、客船往来频繁、密布排列的宏伟景象,此番盛景引得汤显祖深为感慨,对广州气脉的旺盛宏达赞叹不已。

  广城二首录一

  (明)汤显祖

  临江喧万井①,立地涌千艘②。

  气脉雄如此③,由来是广州。

  “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描绘出广州江边市井的喧嚣和船只的繁忙,展现了广州商贸的繁荣和活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广州商贸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被广州雄浑之气所震撼的开阔心境,认为广州的“气脉雄如此”。此诗所记之商贸繁荣和发达,展现了广州作为千年海丝古城,以商立市的特质和风范。

  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彼时商贸的繁荣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亦展现了一种开放、包容的氛围。这种氛围是汤显祖所崇尚和追求的。广州的经历对汤显祖的人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旅途上的景色变化,汤显祖的心态从被贬的抑郁苦闷到广州之后的开阔洒脱,是兹游奇绝冠平生之后的一种顿悟。尤其是与商贾的交流让汤显祖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带有洋气洋风的西方人和事物。汤显祖依次创作的这些岭南诗,亦是他在平和心境下的产物。

  汤显祖在广州的生动见闻,激发了汤显祖的澳门之旅,可以在其传世巨著《牡丹亭》的细节中得到印证。《牡丹亭》中,岭南才子柳梦梅的形象也体现了他对广州商贸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柳梦梅一出场便向海讨前程,前往澳门碰运气,最终成为主考官并擢拔为新科状元。这一形象不仅展现了岭南人的进取精神和冒险精神,也体现了广州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据周松芳研究[1],《广城二首录一》描写繁盛商贸之景,与万历年间的广州“定期市”[5]盛景极其相似。由于明朝时期珠江江岸线持续南退,光塔路一带的“蕃坊”逐渐远离珠江,使蕃客大量减少,沿江地带淤积的新地很快成为开展商业贸易活动的场所。万历十九年(1591年)伊始,广州每年两季都会定期举行贸易市(也称“定期市”),这是朝廷针对葡夷洋商而在广州专门开设的贸易场所,每年两次准允夷商到广州城下交易,其余时间只能退居澳门。虽然“定期市”的场地不大,但是生意却挺火,海外商人在这里可以直接与中国商人交易,这一模式也被看作是“广交会”最早的雏形。

  据相关考证[7],当时“定期市”的地点位于海珠岛一带,又名海珠石(现已经沉埋在沿江西路与长堤一横路交汇附近一带地下)。万历十九年(1591年)开始每年举办的两次“定期市”,与汤显祖到达广州(万历十九年,即1591年十月小雪前后)的时间相近,故海珠石所在区域举办的“定期市”的景象,很有可能是激发了汤显祖创作《广城二首录一》的商贸盛景之一。

  四、海珠石的前世今生

  海珠石是宋羊城八景之一,其历史底蕴深厚。它位于现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与新堤一横路附近,曾是珠江河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据相关研究,曾长约150米,宽约50余米,因长期受江水冲刷而浑圆如珠,随潮流变化浮沉海上,故名“海珠石”。据史书记载,海珠石上曾建有慈度寺,称“珠江秋色”。这里曾是文人墨客们流连忘返的胜地,也是他们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场所。


清代《广州府舆图》中的海珠石旧址(来源:广州日报)

19世纪末西方人士用西洋测绘法绘制的《广东省城图》,红圈内为海珠石位置(图片来源:文化广州)

  汤显祖的诗歌与海珠石一同见证了广州商贸的繁荣兴盛。到了清代,因为海珠岛可西控白鹅潭上船舰进出,为加强广州城防,官方在岛上建起海珠炮台并修筑城墙,成为了广州城南珠江上的第一座炮台。1655年,荷兰人来华时曾占领过该炮台,被占领后,岛上炮台与城墙遭到拆除,只剩孤零零的古寺与祠堂。光绪十四年(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下令对海珠岛进行修复。到了民国初期,受西方“公园城市”理论影响,海珠石于1921年修建了面积约4000平方米海珠公园,呈东西轴线对称形状,保留了李忠简祠堂、探花台及古树木。公园建成后,一座竹木浮桥将海珠石与北岸的长堤大马路连接起来。

民国时期的海珠公园(图片来源:文化广州)

  到了1931年,因经济发展需要,当时的政府提出炸石填土,将海珠石与长堤马路连成了一个整体,沿珠江北岸开辟了一条新路,叫做海珠新堤,即现在的沿江路。曾见证了“十里长堤”千年繁华的海珠石,如今已难见真容。2000年,沿江路在进行市政工程的过程中,在沿江路与新堤二横路交界处,偶然间发现了掩埋已久的海珠石一角,政府部门在意外显露的部分海珠石周围增设玻璃护栏进行保护。如今仅有此处,可一睹记载广州商贸文化、与汤显祖足迹相关的海珠石真容。

海珠石遗址(图片来源:文化广州)


  参考文献:

  [1]周松芳.最爱是广州,塑造柳梦梅——汤显祖的广州情缘[J].岭南文史,2017(03):44-52.

  [2]罗畅. 汤显祖岭南诗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

  [3]苏凤.汤显祖谪岭南历程考[J].学术交流,2022(12):172-185.

  [4]江永忠, 许芳. 海上丝路帆影幢幢 千年“蕃坊”文化交融[N].广州日报,2023.

  [5]江永忠,许芳真.•财源“广”进!原来,千年前,广州这些地方天天开“广交会”[N].广州日报,2023.

  [6]https://www.gz.gov.cn/zt/gzydyl/whjl/content/post_9126071.html

  [7]文化广州. 来!通过旧照,一起寻找昔日广州城文化地标之海珠石[OL].(2018-12-12)[2024-05-06]. https://www.sohu.com/a/281434473_10002026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