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白云区审议通过多项规划规划新增2000万平方米工业建筑面积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 发布时间:2024-05-23 17:20:55 访问量:- 【字号: 打印 分享到:

  5月17日,第三届广州市白云区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白云区工业产业区块内工业仓储用地统筹规划扩容修正》等多项规划。通过规划引导,既有为产业发展拓宽空间,亦为保障教育、供水等民生事业铺平道路。其中针对工业仓储用地进行的统筹规划扩容修正,可一举为白云区规划新增2000万平方米工业建筑面积。

  《白云区工业产业区块内工业仓储用地统筹规划扩容修正》

  2023年12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白云区分局制定并印发了《白云区工业产业区块内工业仓储用地统筹规划扩容工作计划》,对全区工业产业区块内,容积率未达到《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规定上限值规划工业、仓储用地进行了梳理,计划对满足规划扩容条件的地块进行统筹扩容。

  而本次扩容地块228宗,总面积922.97公顷,扩容后可新增建筑面积2281.08万平方米,进一步提高了白云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释放了更多的产业空间,为白云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提供保障。

  《白云区政府储备用地(沙亭岗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

  项目位于白云区太和镇西部,新广从快速路东侧,花莞高速以南,距广佛环城际铁路太和站500米,距地铁14号线太和站1.3公里,总用地面积83.71公顷。规划范围内北部主要为空地,地块平整;南部主要为村级工业园。

  更重要的是,此项目位于民科园未来产业创新核心区东侧,基于白云区全力推动“平台载体”向“产业高地”加速迈进的趋势,在未来将对接核心区空间拓展需求,提供产业发展空间,引入智能制造优质企业,打造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同时,该项目还将打造太和镇村经济发展留用地集中发展区,提高村经济发展留用地发展效益。

  本次规划工业仓储用地面积约43公顷,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171万平方米,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载体。同时优化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及市政公用设施,提供配套保障。

  而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还提出打造“一心四轴”景观系统,提升产业集聚区形象和景观品质。优化新广从快速路、兴南路、广沙南路沿线城市空间形象,广沙北路绿地景观轴中预留公共绿地,设置慢行步道和市民活动场所,绿地景观向中部产业集聚区渗透。

   《广州市白云区夏花四路西侧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市正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江高镇现代食品产业园一期已建成,广州食材之都电商一体交易中心项目正在加速建设,江高镇中央大厨房项目主体建筑正式开工建设,白云现代食品产业发展迎来机遇。

  项目地块位于白云区江高镇东部,夏花四路西侧、临近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智能家居产业园、中央大厨房,有良好产业区位优势,拟引入食品领域优质企业,打造现代食品产业园,推动食品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

  本次规划将结合现状道路、地形及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工业产业区块内29公顷用地的功能布局及道路交通组织,主要规划为一类工业用地兼容一类物流仓储用地。通过合理布局多元的产业空间,共同组成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的高品质产业园区。

  《白云区林安智慧物流创新谷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正》

  白云区林安智慧物流创新谷地块位于白云区大源街石湖村南部,林安物流园区内。

  结合项目地块临近石湖智慧供应链物流总部、大源智慧物流示范中心的区位优势和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控规将用地性质恢复为物流仓储用地,规划指标也同步恢复为原控规指标。企业将结合自身经验优势和地块区位优势,与大源电商、直播带货等业态合作,打造智慧云仓,助推白云“物流+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白云区穗云水厂扩建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正》

  穗云水厂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新村村北部,供水范围为白云区钟落潭镇及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北片区,日供水量大,现状设施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随着美丽健康产业园、中新广州知识城等重点产业平台建设,区域用水需求快速上升,穗云水厂亟待扩建。

  穗云水厂扩建计划已纳入《广州市供水系统总体规划(2021-2035)》和《广州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供水规模由14万m³/d扩建至20万m³/d。基于集约节约用地原则,扩建地块拟选址于现状厂区东侧,新增供水用地2.21公顷,保障有扩建工作序推进。

  《白云区第一批中小学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正》

  为落实《广州市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现状学校提质扩容,白云区开展了第一批中小学用地控规修正工作。本次控规方案包含6所学校,涉及5个镇街,规划修正后,将落实中小学用地面积8.55公顷。通过完善控规、落实学校扩建方案,增加校园功能,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全区教育资源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