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城央大美湿地 助力绿美海珠生态建设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海珠湿地高质量保护和发展项目”成功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集。2012年以来,在全国首例“只征不转”征地政策红线的保护下,海珠湿地喜获“新生”,已成为广州城市中央打造“入则自然,出则繁华”的宝贵财富,持续发挥着城央湿地的重要生态功能,反哺着周边包括小洲、仑头、土华等8个村的近3.4万果农于此劳作生息,具有重要的空间价值和生态价值。得益于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海珠湿地生态资源日益丰富,出现了“鸟中国宝”东方白鹳以及“海珠微瓢虫”等全球昆虫新物种,被誉为“湾区动植物大本营”与“城央碳库”。
近年来,为助力提升海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下称“海珠区分局”)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高标准定位、精细化管控、高品质服务,依托湿地保护联盟等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信息互通,全力构建城央湿地生态防护网。海珠区分局联合区林业和湿地局、属地街道多渠道开展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积极动员群众主动关心湿地、切身爱护湿地,热心参与湿地保护活动,增强群众对湿地的保护意识。通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积极探索、实践城市与湿地互惠共生发展之路,在继承百年荔枝树林生态遗产的基础上,创新“原生态、微改造、少干预”保护建设模式,致力于果园系统修复和水网生态恢复,不断提升海珠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性及多样性。围绕环海珠湿地价值圈打造高质量产业空间载体,助力“湿地+”行动实施,正在推进珠江科创园首期、新源公司城央微旅综合体、海珠区文化馆周边国际酒店等创新生态空间项目的落地建设,推动形成湿地管控共享、融合、生态防护三大类新界面,拓宽湿地内外协同发展内涵。
接下来,海珠区分局将继续联合有关部门强化对湿地的保护力度,推动加速环湿地价值圈建设,充分发挥生态价值溢出效应,塑造海珠湿地与周边地区联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为建设绿美海珠积极贡献规划资源力量。
图1图2:广州“绿心”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图3:海珠湿地前身为“万亩果园”,依托传统地理水系,开挖河道,疏通灌溉
图4:海珠湿地生态保护联盟联合检查行动
图5:工作人员现场会商湿地保护